记忆中的“老谈”

说到刷牙,在村子里,或者整个豫东的农村,都是一个履行的过场。城里人一早起来的第一件事是上厕所,第二件事就是刷牙。在牛小花的村子里,人们一早起来就开始忙碌,等干了一段时间活,开始吃饭前,才会去把牙齿刷下。农忙的时候,刷牙这个程序有时也省略不要了。

村子里上了年纪的人,更是常年的不刷牙。让牛小花印象最深的就是村里的五保户老谈,满嘴的黄牙,面对面讲话就能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

小花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有次看到老谈的嘴里有个青菜附在牙上,就和老谈说“俺大爷,你嘴里有个青菜在牙上。”

老谈用手在嘴里扣了扣,从嗓子里咳嗽一口黄痰,一并吐在地上。边把手往旁边的树上抹了抹,边说“昨天吃的韭菜炒鸡蛋,忘记喊小花过去吃了。”

牛小花看着地上的那口带菜黄痰,觉得一阵恶心。其实,牛小花那时候只有不到十岁,应该不会有那么大的反应。但那口黄痰给牛小花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让她每次想到那个场景,都觉得胃里有点翻滚。以至于后来听到人咳嗽,牛小花都下意识地去看一下,是不是有痰会吐出来。

牛小花后来和刘映芝说起这件事,引起刘映芝一阵大笑。

“你小时候,他还用嘴嚼过饭喂你呢。”刘映芝说。

牛小花又是一阵恶心,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办法面对老谈。

牛小花和其他同龄的小孩一样,小时候是很喜欢和老谈这一起的。村子里没人知道老谈姓什么,只知道他是一个外来户,没人和牛小花说老谈是什么时候落户到他们村的,那时也没很严格的户口政策,落户下来,村子里在分地时,就给了他一个人的地。村里人只知道他叫老谈,久而久之也就没人关心他姓什么了。老谈无儿无女,后来在村子里收了一个脑子不是很够用的孩子当儿子养,以防自己百年后,无人摔盆打幡。

牛小花记得,小时候村里经常停电,就是没有停电,也只有少数的几家才有电视。因此,每到夏季的晚上,村里人忙完一天的农活后,只要不下雨,总喜欢端着饭碗一起聚在村子十字路口的两颗大梧桐树下,男女老少一起讨论自己喜欢的话题。上到国家大事,联合国会议,下到附近方圆十里的谁家老公公扒灰儿媳妇被抓,谁家的母猪生了二十个猪仔,不一而足。

而这时,村里的孩子们总是围在老谈的周围,听他讲故事。老谈讲的故事很多,据他说,都是他看到的事情。

牛小花记得的第一个故事:六六年淮河发大水,你不知道水有多深,都能把人漫住,淹死了好多人,后来有一天,半夜里下大雨,雷电闪鸣,突然一条龙从天空飞下来,张口就把水全部吸走了。

牛小花记得的第二个故事:在距离我们一两百里的地方有一个庙,庙不大,只供奉了一个关帝爷,农村人没那么讲究,只要有一个依靠就可以了。庙里面只有一个和尚,每天参经念佛。附近的村民总喜欢拿他逗乐,时不时的拿一些荤食给和尚吃,和尚也是来则不拒。老谈说他有时也拿东西给和尚吃。附近的村民都叫他花和尚,他也不生气,依然每天参经念佛,鱼肉照吃。

有一天,和尚突然对村民说,你们快走吧,这地方马上就要有灾难发生,你们赶紧出去避一段时间再回来,我马上也要离开了。

第二天,和尚果真就离开了庙里,再也没有回来。村里人开始都不相信和尚说的话,有相信的又不愿意背土离乡,就都没有走。

几天后,村里的活物就接二连三的死去,先是李家死头猪,再是王家死头牛,后来更严重有些体弱多病的老人,那段时间也相继去世。事后有人统计,那段时间,村子里死去的人比往年要多上三四倍。

村里的人这才想起和尚所说的话,纷纷居家到亲戚家避难去了。

村子里十室九空,遭到了贼人的光顾,损失不少。后来人们觉得是不是那个和尚故意诳大家出去避难,然后,来洗劫大家的。但由于和尚已经杳无踪迹,又没有确凿的证据,也就不了了之了。

牛小花那时对老谈是非常的崇拜,觉得他满肚子装的都是故事,一辈子也讲不完,一辈子也听不完。

牛小花听老谈讲完故事后,还喜欢讲给刘映芝听。

刘映芝说,六六年淮河确实发了大水,但没那么夸张。河西边地势低,淹的厉害些,牛小花村里所在的河东要好一些,但当时确实因为水比较大,都从家里搬出来到地势高的坝子上住了。至于死那么多人,是因为三年自然灾害,大家都没吃的,才饿死那么多人。

牛小花听她爹说起过,牛犹卓的大哥就是那个时候饿死的。这也不稀奇,那时候孩子多,每家都是兄弟姊妹六七个,几乎家家都有没有成人就死去的。至于是不是饿死的,其实,一开始是知道的,也记得比较清楚,后来大家就对那些记忆模糊了,不记得是怎么就死去了,后来就觉得就应该是那时候饿死的。

至于“六六年淮河发大水”,后来牛小花还认真查过资料,老谈和刘映芝所说的淮河发大水的日期也并不准确。

据记载,1954年7月淮河流域雨量大而集中,造成了全流域的大洪水。淮河干流中渡站最大30日洪量达531亿立方米。淮河流域除淮河干堤局部决口、淮北大堤失守外,其他堤防普遍漫决,淮北平原呈现大片洪泛区,其中河南省淮滨县几乎全县被淹。1954年淮河流域洪涝灾情以安徽省最重,全省2620万亩农田受淹,倒塌房屋168万间,因灾死亡1098人,死亡牲畜1052头。江苏省淹没农田1063万亩,因灾死亡832人,冲坏桥梁1071座,涵洞156个。河南省83县2市受灾,淹没农田1342万亩,冲毁农田水利设施33970处,倒塌房屋30万间。

至于老谈说的和尚事件,一开始大家都把他讲的当故事听。不知那次,老谈又给孩子们讲这个故事,旁边一位好事者说,“老谈,你不会就是那个和尚吧。”后来,这个说法又这小张庄的剃头匠那里得到回应,据剃头匠老张说,他有次给老谈剃头,发现老谈的头上有个戒疤,问老谈是什么原因,老谈说是小时候调皮,撞到桌楞上留下的。尽管老谈竭力的解释,但老谈就是那个和尚的说法,逐渐成为大家的背后共识。村里人看老谈的眼光也变的意味深长。

孩子们可不管这些,依然天天老谈、老谈的喊着,缠着他讲故事。

随着牛小花这一波孩子们的长大,村里各家也都买上了电视机,也就再没有人喊着老谈讲故事了。

有时候,牛小花这老远就能听老谈大声地喊着:“毛驴,日恁娘,啥时候了还不回来吃饭。”

再后来,老谈年龄大了,牛小花只能隔着院墙听到,“毛驴,都晌午了,你回来做点饭吃吧”

老谈死的那一年,牛小花离家已经五年了。回家过年的时候,刘映芝和牛小花说,老谈是死后两三天才被发现的,他的那个傻儿子出去找他的朋友(另一个脑子有点问题的人)玩,几天不回家,还好是冬天,身子没有腐烂。

虽说村里人对老谈的和尚经历一直存在看法,但老谈很少和村里人发生矛盾。他的傻儿子又不顶事,于是村里人一起帮忙,总算把老谈下地埋了,他的傻儿子毛驴给他披麻戴孝,也算了了老谈的一番心愿。

牛小花有时头脑不清楚时总是能偶尔想起老谈,想起那一口带绿色的黄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