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当年烽火戏诸侯,真相却是截然不同

“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大家都非常清楚了,它讲的是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

烽火本是古代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由国都到边镇要塞,沿途都遍设烽火台。西周为了防备犬戎的侵扰,在镐京附近的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一带修筑了20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一旦犬戎进袭,首先发现的哨兵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诸侯见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难,必须起兵勤王,赶来救驾。虢石父献计令烽火台平白无故点起烽火,招引诸侯前来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发笑。

大家都知道烽火戏诸侯是周幽王为了博美人一笑不惜点燃烽火台愚弄诸侯讨褒姒的欢心,把西周的灭亡归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讨褒姒欢心的的事情,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被许多史学家怀疑,无论其是否真的发生,烽火台传递信息是到秦汉时期开始流行的,西周当时可是主要靠击鼓传递信息,怎么会有烽火去戏弄各个诸侯国的事情呢?,西周末年周幽王的无信无德众所周知,其长期或者骄奢淫逸的生活,西周的灭亡只是需要一个导火索一个催化剂。这里面褒姒也许真的与烽火戏诸侯没有关系,但她的确对周幽王做出废申后废太子的做法起到了决定性的引导作用,不折不扣的加速了西周走向尽头的步伐。在周幽王统治下,西周一步一步走向灭亡,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褒姒妖惑国君,而是国君自己昏庸无道。

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当年烽火戏诸侯,真相却截然不同,说来说去,烽火戏诸侯被许多历史学家怀疑,但到底是谁传出来这个故事,并嫁祸于褒姒,使她成为西周罪人的呢?有两个很著名的史料里记载了此事,一个是《史记》,一个是《吕氏春秋》,两个史料都提到戏诸侯,而且都与褒姒不笑有关,所不同的是,《史记》里传说的是我们广为流传的版本,而《吕氏春秋》里记录的不是烽火,而是击鼓,形式不同效果相同。但一直想不明白,太史公为何要将这个烽火戏诸侯这样的桥段写入《史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