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一回,被误解了多少回

“不明觉厉”的第一回

一般人看不下去《红楼梦》,都是从开篇第一回开始的。《红楼梦》的开篇第一回,放眼望去,女娲、石头、神瑛侍者、绛珠仙草、僧家道家……只觉神神道道、奇奇幻幻。一般人留下个“不明觉厉”的印象,合上书本,只怕这辈子都不会再翻起它了。

其实第一回不光讲了这些神神道道的东西,重点也不在这些东西,而在甄士隐的故事。这个甄士隐的故事,就是整本《红楼梦》故事的缩影,《红楼梦》的故事,早在第一回就讲透了。如果你对甄士隐的遭遇有所感慨,也就不枉读《红楼》了。

隐去了的真事

甄士隐,原名“甄费”,字士隐,谐音“真事隐”,有女甄英莲,读书人,有妻有女有薄田,也算是诗酒人生,神仙日子。可好景不长,他的爱女就被人拐走了,可谓“真应怜”,他昔日帮助过的贾雨村(谐音假语存),又恩将仇报,致使英莲羊入虎口;一把偶然的大火,将甄士隐家中一切尽数焚毁,随后他投奔去了岳父封肃(谐音“风俗”)家,又被欺负,最后随跛足道人“飘飘而去,不知所终”。他这一生,集合了所有的凄惨于一身。

但曹雪芹会这么简单描写一个人的家庭琐事吗?如果他的思想境界止步于此,《红楼》恐怕也不会被列入四大名著了。

清初轰动江南的奏效案和文字狱,才是曹雪芹“隐去”的真事。甄士隐指代的诗在奏销案中被废黜从而来到农村避难的官宦,“废”,谐音“费”。甄士隐看清了清王朝的残暴本质,不愿与清廷合作,而心甘情愿地作一位大隐于市的“真隐士”。焚家的大火(谐音“大祸”)、岳父的欺负、爱女的丢失……这些接二连三的挫折,都是文字狱接二连三的迫害的隐晦比喻。为躲避清廷的进一步迫害,最后,他随道人“飘飘而去不知所终”了。

《红楼》前八十回61万字左右,古代人用毛笔加繁体小楷书写,已经是很费事的了,但相比起用心良苦构思这些隐晦的谐音,毛笔加繁体小楷写61万字都不算多费神了。

话说回来,那位“跛足道人”又是个什么来头?跛足道人与《好了歌》

士隐知投人不著,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可巧这日拄了拐杖挣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拓,麻鞋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甚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

从宗教的观点看,人们活在世上,建功立业,发财致富,贪恋妻妾,顾念儿孙,全都是被情欲蒙蔽尚不“觉悟”的缘故。这《好了歌》,就是用通俗浅近的语言来说明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

这样看是不是很消极?但如果理解了曹雪芹的真实用意,就不会觉得它消极了。因为《好了歌》反映的其实是遭受清王朝残酷打击的官僚、乡绅、士子的无奈和一种追求逃避、解脱的心态,是对他所面临的社会的一种批判。只是他通过虚构了一个跛足道人的形象,借助他之口来表述罢了。上述也说了,甄士隐随道人“飘飘而去不知所终”,也是为了躲避清廷的进一步迫害,那些大火啊什么的,都是迫害的代名词。

(甄英莲)不能从字面来读的《好了歌注》

曹雪芹作了一首《好了歌》还嫌不够,借助甄士隐一个文人之口,又将它注解了一遍,将文辞重新演绎了一下。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笏,古时礼制君臣朝见时臣子拿的用以指画或记事的板子,笏满床,形容家里人做大官的多。前两句的意思是,如今的空堂陋室,就是当年高官显贵们的华屋大宅;今日野草丛生之地,曾是歌舞升平的场所。两处对比,先写衰后写荣,明是衰在荣之前,实为衰在荣之后。富贵的突然贫贱了,年轻的突然衰老了,活的突然死了;想儿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当强盗;想女儿当个贵妇,可她偏偏沦为娼妓;还嫌官阶太低,转眼成了阶下囚……

这篇《好了歌注》,仿佛是在说“人世无常,一切都是虚幻,命运难以捉摸,谁也逃脱不了它的摆布,人们仍不醒悟,还在你争我夺”,其实它亦是暗含着对封建统治即将灭亡的讽刺。空荡的厅堂、野草丛生的空地、结满了蜘蛛网的画栋雕梁……其实是封建统治崩溃的衰败景象。公子小姐纷纷沦落为乞丐、娼妓,达官贵族被铐上枷锁,昔日的穷儒生竟穿上了紫蟒……旧的被打倒,新的粉墨登场,旧的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裳”,这完全是改朝换代的画面啊。

从前面那些煞费苦心的谐音来看,我们读曹雪芹的文字,可不能从字面上来读。若真的读懂了他暗含的东西,那才不枉他“一把辛酸泪”!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