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亲自护送蒋介石回京,有必要吗?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史称西安事变。1936年12月26日,张学良释放蒋介石,并亲自护送其返回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随后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一直到40年后才恢复自由。

张学良为什么要亲自护送蒋介石离开西安?这一行为有必要吗?就大背景而言,张学良选择释放蒋介石,并亲自护送其回南京,至少有三大原因。

第一,事变发生后,反对和谴责张学良成为当时国内的主流声音。

当时影响力最大的私营媒体《大公报》,将事变定性为“叛变”。随后,《申报》等100多家报馆,南京时事月报社等217家杂志社,蒋梦麟、朱自清、闻一多等上百名各界领袖,都对张学良表示谴责。社论希望大军迅速西进平定叛乱,并称呼张为“叛逆”,指责他“搞糟了这一切,正在毁灭中华民族的活力,阻止中国的进步”。时任北大校长蒋梦麟联合各大学校长,曾联名致信张,劝其“悬崖勒马”,不要再“执迷不悟,名为抗敌,实则自坏长城。”

第二,苏联要求张学良和延安方面释放蒋介石。

事变发生后,英、美等国际舆论和南京国民政府,均猜测事变背后有苏联在秘密策划。作为应对,苏联公开否认与张之间存在任何关系,更于事变次日,在《真理报》上刊文指责张的行为属于“叛变”,认为张学良是汪精卫的走狗。这对张学良来说是很大的刺激。后来张学良自己也说,之所以要亲送蒋介石去南京,动机之一就是“可以压一压南京亲日派的气焰”,可以撇清苏联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与“亲日派”的关系。

第三,预料中的“西北国防政府”计划流产。

1936年5月12日,张学良与周恩来的“第二次延安会谈”,曾确认“以兰州为大本营,建立局面,打通友邦(苏联)”为主要内容的“西北大联合”构想。其实质就是要在西北地区构筑自己的势力。但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想法并不如张学良所愿,共产国际指示“把蒋介石同日本侵略者相提并论是不对的”,并指责张学良的行为损害了抗日统一战线且刺激了日本侵略者。同期,斯大林亦有密电给延安,不支持“西北大联合计划”且主张释放蒋介石。“西北国防政府”计划的流产,成了压倒张学良最后的一根稻草。

西安事变发展到如此地步,局面已经十分复杂,仅凭张学良本人的实力、经验、智慧,根本无法控制和解决这一事态。在“和平解决”已成定局的前提下,为个人之历史名声计,选择亲自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无疑是自证清白的最有效手段。此外,张在去南京前,得到了各方的安全保证,同时也曾天真地以为蒋会跟他唱一出互相释放的“千古美谈”,并未料到自己将被囚禁一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