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条英机和山本五十六合谋,用和谈来迷惑美国,达到组阁阴谋

文/冯玄一

1940年初,德国在欧洲的胜利鼓舞了日本法西斯分子的侵略信心,他们叫嚣要扩大侵略范围,把触手伸向东南亚地区。而这些地区属于英国和美国的势力范围。当时,印尼是英国的势力范围,而菲律宾群岛则是美国的势力范围。

事实上,日本在1937年全面入侵中国就破坏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已经损害了美国利益。当时美国宣布制裁日本,对日本实行部分禁运。这些措施对于遏制日本的侵略气焰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致使日本依旧执意扩大战争范围,进一步提出了“南进”的企图。

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野心引起了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的警惕。

1940年的4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接见了英国驻美大使克莱齐,罗斯福和克莱齐交换了意见,罗斯福说:“对于日本南犯太平洋,美国是不可能坐视不顾的,我们一定要阻止日本南犯的企图。”这相当于是给英国交了一个底。

双方协商后,美国决定和日本进行谈判。克莱齐则表示,为了不激化美日矛盾,英国可以对日本作出适当让步。

当美国把谈判信息释放出去的时候,日本高层的意见并不统一。

以东条英机、有田八郎为首的军界主张拒绝谈判,坚持南进。而首相近卫文磨(就是他提出了著名的“近卫三原则”,即所谓日中“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等三原则。)则极力主张和谈,他认为战争会导致日本树敌太多,不利于日本发展。

双方的冲突越来越激烈,杉木总参谋长则叫嚣:和谈是政治家的把戏,我们军人只能用战争解决一切问题。

正在这种冲突十分紧张的时候,一个人,提出了一个很有迷惑性的建议。这个人就是山本五十六。

对,就是他,海军大将,以老谋深算著称。他对东条英机说:“和谈既然可以成为政治家的欺骗,为什么不能成为军事家的欺骗?和谈并不算是坏事,我们可以利用和谈争取时间,迷惑美国,从而为实行我们的计划提供更多便利。”

东条英机听完后,阴阴地笑了,他说:“和谈必须由我们军部的人主持,到时候和谈没有取得成效,我们就有借口逼迫近卫首相下台,再由我上台组阁。”

东条英机不愧有“剃刀”的外号,这办法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场的人都赞同这一计划。于是,一场对内是要窃取首相职位的阴谋、对外是要迷惑英美的欺骗性谈判就这样开始了。

打定主意的东条英机在首相近卫文磨召开的五相会议上,一改往日的反对面孔,对和谈表示支持,并很有“诚意”地说派遣军部的人参与和谈。

所谓“五相会议”是指日本帝国内阁首相、外相(外交大臣)、海相(海军大臣)、陆相(陆军大臣)、藏相(财政大臣)针对国家内政外交的重大事件召开的会议。

美日谈判,日方以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为代表,岩畔大佐和井川大佐作为副手。而岩畔和井川都是军部的人。岩畔大佐是日本最杰出的谍报专家,他成立的间谍学校曾培养出多名日本高级间谍,川岛芳子便是其中之一。

谈判队伍中,还有一个人,年仅28岁的吉川猛夫。此人是海军上尉,刚刚从间谍学校毕业,是一名优秀的谍报人员。此次他去美国,并非是去和美国人谈判,而是去刺探情报。他到了美国之后,就以日本驻夏威夷领事馆随员的公开身份展开间谍活动,全面刺探美国舰队的情况。

美国的和谈代表是国务卿赫尔。谈判刚一开始,赫尔就亮了底牌,他提出了四项原则:

1、尊重所有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2、支持不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的原则。

3、支持平等,包括商业机会均等的原则。

4、不变更太平洋地区的现状,除非用和平手段改变这一现状。

围绕着这四项谈判原则,日本人一直在和美国人“打太极”,日本谈判代表野村吉三郎是个独眼龙,他一直以一副温和的面孔面对赫尔,并且无论赫尔和他的同事说任何粗鲁的言辞他都不生气不回避,赫尔对他的这种态度十分头疼。

野村向近卫首相汇报谈判情况时,近卫首相表示:“尽量与美国多谈,提出更多要求,对于承诺,则不要那么积极。”

在谈判的过程中,美日双方各怀鬼胎,赫尔坚持要求美国同意他们的四点原则,而野村则彬彬有礼地向赫尔提“过分”要求,日方的两个重要代表岩畔和井川则不断外出,暗中刺探美国的军事装备和军队实力。

这注定是一场无疾而终的谈判。日本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和”而在于“战”,谈判仅仅只是幌子而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