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的豁达与耿直: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诗仙”李白曾经也涉足过官场,但是因为他桀骜不驯的性格,所以他在仕途中一直难以受重用。其实早在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在西游的过程中就正好赶上唐玄宗外出打猎,并趁机献上了自己创作的《大猎赋》,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文学才华取得唐玄宗的赏识和重用。才华横溢的李白很快就取得了唐玄宗的青睐,进而能够进入长安城的朝廷中。

其实他的《大猎赋》主要是来向唐玄宗歌功颂德的,其中也不乏谄媚之态。“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其实他就是说本朝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李白在这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而且在这里也显露出了他崇尚道教的心迹。

在李白成功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境况很苦,希望得到张卿的引荐,愿为朝廷效劳。通过这些途径,他开始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李白还是比较在乎他后来非常鄙夷的功名利禄的,甚至都有一丝谄媚之态。

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他的好友贺知章。有一次李白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非常欣赏他创作的《蜀道难》和《乌栖曲》。李白瑰丽绚烂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因此后来贺知章就称他为谪仙。

后来到了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于是就把李白召进宫。因此李白就逐渐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在李白进宫朝见的那天,玄宗甚至都“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借自己的半生所学以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唐玄宗对其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从这里其实也可见唐玄宗只是把李白当作一处消遣而已,没有重用他的意思与想法。

后来他终于对这种御用文人的生活越来越厌倦,开始通过饮酒来打发日子。直到有次奉诏书在醉酒之中起草诏书,他傲慢地让高力士来给他脱掉靴子,让杨贵妃给他捧着砚台。因此逐渐招致宫中人的忌恨的他也没有逃过唐玄宗的怀疑与贬弃。

终于到了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此时的他感觉自己的仕途不顺,所以开始周游各地来排遣愁绪。下面这首诗歌《送蔡山人》就是他创作于这个时期的: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一乘无倪舟,八极纵远舵。

燕客期跃马,唐生安敢讥。

采珠勿惊龙,大道可暗归。

故山有松月,迟尔玩清晖。

——唐 李白 《送蔡山人》

前两句“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说明自己本意并不想弃世,是积极想融入这个社会的,但却被无情的社会所抛弃。第三和第四两句“一乘无倪舟,八极纵远舵”叙说了自己一旦放下世俗,获得自由,天宽地阔无人能管制,很有点“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感觉。第五和第六句“燕客期跃马,唐生安敢讥”借燕人蔡泽早年不得志,但仍不放弃,最终大器晚成的典故来勉励自己。第七和第八句“采珠勿惊龙,大道可暗归”则是运用了哲学思想,说明不惊动猎物的猎人才是好猎人,一个好的樵夫不会随意毁坏乔木。最后两句“故山有松月,迟尔玩清晖”说出归隐乡间呼朋唤友,与志同道合者聚集一起也是一种内心的乐趣。

此时李白的境遇,很多名家认为“潦倒”一词用在李白身上是恰当的,而《送蔡山人》这诗正是李白在其仕途路上所遭遇的不幸的写照。虽然此刻的李白境遇落魄,但是他却是很达观积极的,因为他可以自由地投入美好自然之中了。在那里,他能够放飞自己的天性,而非受制于官场的繁文缛节。

文|青舟(三度平台签约作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