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白石字画泛滥的情况下,还能一字千金?

答案是当然是的,不但如此,而且还屡拍高价!!!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1927年作 篱落豆 立轴 水墨纸本

是幅画家以独创的甲子记岁法书年款,据学者在《齐白石画作中的甲子记岁法》藏品想送拍至国内一线拍卖行(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翰海等)或私下交易,详情可询:一五二,零九八六,零九六三。上图鉴赏!一文中考订,将甲子前面的数字除以六,即可得到该作品画家的创作年龄。以此推算,此作为1927年齐白石六十四岁时所绘。

1910年代末至1920年代末是齐白石衰年变法的十年,他以写意花卉为变革主体,其画风从先前的冷逸、疏简转变为热烈、厚重,自此跻身大家行列。是幅构图满密,豆棚位于画面上端,几根藩篱从不同方向撑起画面,豆荚勾线亦已有粗拙之貌,与豆藤的灵动细线形成对比。豆荚、豆藤与叶脉线条质感不同,亦合于物象的真实样貌,洵为生动。右侧双行长款封住画面,聚拢气息,自是画家匠心安排。

雁来红双蜂 自作诗三首 成扇 设色发笺、水墨发笺

《雁来红双蜂》作于1934年,时齐白石衰年变法已成,确立自家面目。此扇构图颇见匠心,斜倚入画的雁来红,枝横下方的黄菊,皆呈向左倒伏之姿,好似一阵秋风吹过,而右上方飞动的双蜂生动传神,似可闻嗡嗡之声,为灿烂的秋景再添几分韵致。左上角的留白处则以题跋填充,平衡了画面倾斜的态势。洋红写就的雁来红重勾淡染,菊花墨笔勾瓣,藤黄罩染,簇簇绿叶墨色淋漓,粗放而形神具现,显示出画家极强的笔墨控制能力。红色的雁来红、黄色的秋菊和青绿色的叶片构成红黄蓝三色,色泽饱满浓艳,极富视觉张力。

背面为徐炯书法,徐炯,字子休,号蜕翁,四川成都人。曾赴日考察教育,回国后创办新式学堂东文学堂,后被推选为四川教育会会长,对四川教育事业贡献颇多。

辛巳(1941年)作 罗浮仙蝶 立轴 设色纸本

齐白石画梅花,早年师法湖南画家尹和伯,后学金农,趋向孤清冷艳的文人画风。1917年陈师曾为其所绘《墨梅》题诗,末句“何必趋步尹和翁”,对齐白石反思自己画风、决意衰年变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至1930年之后,画家改为用大写意法画梅花,笔力苍劲,设色浓艳,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

《罗浮仙蝶》作于1941年,绘红白双色梅花,画面布局颇为独特,数枝红梅从左侧下部探入,枝杈横斜,繁密的红梅盛放其上,红梅以浓艳的洋红绘就,辅以深浅的色泽变化,表现出前后层次,又好似微风拂过,娇艳的花朵正在枝头颤动一般。另有淡墨表现的白梅老干自画面左下角向上伸至高处,两侧分出若干细枝,白梅绽放枝头,其白似雪。画面右上留白处,黑色蝴蝶正被梅香吸引而来,画家仅以焦墨四笔绘出前后翅,其黑薄有绒的质感即已跃然纸上,复以寥寥数笔勾绘躯干、触须,技艺高超,令人叹服。

齐白石用色强调对比,他的笔下不乏双色菊、三色菊,亦有双色杏花传世,而双色梅花实属少见,独特非常。是作红梅干用墨浓重,不乏渴笔飞白,花以画家擅用的洋红描绘,取其浓烈艳丽,白梅干则用淡墨润笔,其花仅淡墨勾圈,凸显娇嫩洁白,两相对比,既突出了画面的层次,也丰富了观者的视觉感受,颇富巧思。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