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口腔护理:一口烂牙竟是英国上流社会的象征!

说到中世纪的英国,普通青年们想到的可能是彬彬有礼的绅士,文艺青年们想到的可能是大文豪莎士比亚,而我们牙医想到的,却是那些满嘴烂牙的女王和贵族们。

在当时的英国,上流社会的口腔卫生情况非常糟糕,那些皇室贵族们普遍沉迷糖分无法自拔,却又没有有效的口腔护理措施,因此大部分人都是一口烂牙。

如果只是牙口不好的话也没什么,但可怕就可怕在当时的人们不仅不以烂牙为耻,反而是以拥有一口烂牙来作为自己身份地位的象征。

我们都知道,糖是牙齿健康的大敌,而在糖价高昂的中世纪英国,你的牙齿烂就说明你很富有,能够经常吃得起糖。而那些吃不起糖却又想炫富的市民阶层,就会想方设法涂黑自己的牙齿,装出一副自己也能经常吃得起糖的假象。

现代人可能很难理解这种嗜甜如命的做法,但它背后其实有着合理的解释。首先从生物学角度上来说,糖分是一切生命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来源,带甜味的食物就意味着能够提供更多的能量。

上溯到几万年之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原始社会时,吃到的甜食越多,获得的能量就越充足,就意味着能有更多的生存机会。所以说,基因本身就决定了我们爱吃甜食。

我们现代人讲究健康饮食,提倡低糖低脂的习惯,其实也就是近几十年才形成的,主要得益于工业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糖分过剩。

但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糖分很难被提纯制取出来,属于一种不折不扣的奢侈品,价格堪比等重的黄金,就连皇室贵族们也很少能吃到带甜味的食物。

因此当技术进步,糖分变得不那么稀有之后,英国上流社会的绅士淑女们就彻底放开了自我,奔向了满嘴烂牙加高血糖的不归路。直到现在,甜到掉牙的下午茶仍然是英国人的最爱。

其实嗜甜吃糖本身并不可怕,只要有正确的口腔护理习惯,英国绅士们也不至于把自己搞到满嘴烂牙,但要命就要命在他们也不怎么懂口腔护理···

在古代欧洲,只有体面人才有清洁牙齿的习惯,而方法就是用蘸满砖灰、骨粉等粉末的布片擦一擦牙。这种刷牙方式不仅会磨损牙釉质,布片本身还容易滋生细菌,所以很多时候,他们越是刷牙牙齿就越烂。

因此在当时的欧洲,上流社会普遍满嘴烂牙,而那些不吃糖也不刷牙的平民,口腔健康情况反而会好一些。但好景不长,随着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的到来,普通的英国平民也渐渐能够吃得起糖了,于是全民烂牙时代正式开启。

在当时的英国,牙医是最受欢迎的职业,没有之一。每个人都有牙齿问题,每个人都需要拔牙换牙,因此极大的促进了牙医行业的发展,最终奠定了西方现代口腔医学的基础,这可能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