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俘国民党军旅团长揭秘孟良崮74师覆灭重要原因

1946年6月底,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在华东,蒋介石调集45万大军,向我苏皖解放区大举进攻。在苏中方向上,我华中野战军在粟裕司令员、谭震林政委等指挥下,奋起迎击4倍于己之敌的进攻,连续作战,七战七捷,共歼敌五万余人。然而在其他几个方向上,我军却连遭挫折。7月底淮南解放区全部陷落,8月整个淮北区被敌人占领;9月又在极为被动的情况下,痛失苏皖解放区首府两淮(淮阴、准安),国民党军兵临苏北涟水城,涟水战役正式打响。

第二次涟水之战,解放军共毙伤敌军8000余人,但自身也付出了重大代价,仅第六师就有5000多名指战员血洒疆场。在王必成的战史上,如此的伤亡是前所未有的。尤其令他痛心的是,有些部队被困在城里未能冲出,绝大部分壮烈牺牲。

此刻的张灵甫报了前仇,春风得意。他率领一群高级军官,来到涟水古塔下合影留念。实际上,二战涟水张灵甫虽然胜了,但第七十四师前后伤亡近万人,基层战斗骨干损失惨重。后来孟良崮战后,被俘的第七十四师旅团长们都认为,涟水之战重创了该部,是造成后来覆灭的重要原因:“涟水战后,本师元气亏损,一蹶不振”。

涟水失陷,陈毅盛怒之下要将王必成撤职查办,但粟裕了解王必成,认为他是一员不可多得的战将,主张改为留职检查,这也许是王必成一生中最难堪的时刻。他对陈毅、粟裕说:“日后打七十四师,绝对不要忘了我王必成的六师!”粟裕当即表态:以后,凡我华东部队组织歼灭七十四师的战役,一定让六师参加,一定让王必成参加。

1946年底,王必成奉命率部北撤,与在山东作战的兄弟部队会师。次年春,山东、华中我军进行统一整编,组成华东野战军,以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陈士榘为参谋长,唐亮为政治部主任,下辖10个纵队,王必成任第六纵队司令员,江渭清任政委。

1947年2月,王必成率华野六纵参加莱芜战役,创造了一个纵队在一次战役中歼敌2.4万余名的辉煌战绩。5月,他又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此役,华野六纵遇到了老冤家、死对头张灵甫的整编第七十四师。结果,他指挥所部勇登孟良崮峰顶,击毙国民党军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孟良崮战役基本上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以此战役为素材,当时六纵的宣传部部长吴强创作了著名小说《红日》。“在以后华东战场的多次重大战役中,如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必成同志的华野六纵,都建树了赫赫战功”(陈丕显语)。

1949年2月,遵照中央军委的统一命令,华东野战军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王必成部改编为第八兵团(陈士榘任司令员)二十四军,王必成任军长,后任第七兵团兼浙江军区副司令员、浙江军区司令员。

谈及王必成军旅生涯,与其共事多年的陈丕显直竖大拇指:“必成同志在长期革命战争中,转战南北,出生入死,勇猛顽强,大胆果敢,具有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他是很能打仗的,而且善于打大仗,打硬仗,从不打‘滑头仗’。他不愧为人民解放军的一员虎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