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一贯不承认是中国藩属国,一场洪水冲出一块石碑,终被打脸

近年,韩国为了找回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纷纷把中国的历史名人说成是韩国人,如朱元璋、李时珍等人,甚至把节日配以“端午”字样去申请世界非物质遗产,以此来增加韩国的历史厚重感。

不但这样,韩国为了显示自己历史上是独立强大的国家,甚至否认自己是中国的藩属国,受中原皇朝的控制的历史事实。但是,我国的史料记载,在两千多年前,朝鲜半岛地区有几个游牧部落:扶余国、高句丽等,后来经过几百年的混战,逐渐形成三个国家:高句丽、新罗、百济,到了我国唐朝时期,在唐皇的支持下,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形成一个新的国家。

从此之后,朝鲜半岛的新罗国就成了大唐皇朝的藩属国,每年要向中原皇帝上贡,贡品都是当地的稀世珍宝。此后的一千多年,朝鲜都在中原皇朝的庇护下,安然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就算日本多次侵略朝鲜半岛,都被中原皇朝派兵赶出半岛。

然而,受人保护,始终是弱者的表现,韩国人(朝鲜人)也要面子的,他们为了找回民族自尊心,现在竟然否定曾是中国藩属国的事实,并宣称韩国一直都是独立的国家,没有向别国上贡的历史。

但是,韩国的一场大洪水竟让韩国人哑口无言。1963年,韩国暴发特大大洪水,洪水过后,在汉城东南面的汉江三田渡的地方出现一块带字的石碑,碑上写着:大清皇帝功德碑。石碑一面世,立即轰动朝鲜半岛,因为这座碑记载了一段尘封几百年的历史。

1636年,朝鲜王朝历来只承认是明朝的藩属国,并不承认满清统治,于是,满清的皇太极大为不满,就发兵攻打朝鲜,并很快占领首都汉城,朝鲜统治者仁祖落荒而逃。一年之后,仁祖终于向皇太极投降,愿意成为清朝的藩属国。大清皇帝为了警示朝鲜王朝要时刻记住它是清朝的附庸国,还命朝鲜王朝令建了一座三田渡观,在那里建了一块石碑,碑上刻有:大清皇帝功德碑。这块石碑就1963年洪水冲刷岀来的那块石碑。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朝大败,清兵被迫退出朝鲜半岛,日本势力迅速占领朝鲜,随之清除清朝在朝鲜的影响力,大清皇帝功德碑也被放倒,深埋在土里。韩国人以为只要埋着这块功德碑,他们被控制的历史就会一笔勾消,只要韩国人不承认,就没有人知道曾经的历史,万万想不到,1963年的那场大洪水又把曾经不堪的历史又被掀开。

1983年,韩国选择正视历史,把那块“大清皇帝功德碑”移到一个新建的公园内,让民众要铭记当年的不堪的历史,激励民众要奋发图强建设国家。历史不容捏造,唯有正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