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炮传奇:一百年前德国的这门大炮能打120千米,却只是昙花一现

1914年秋天,德军统帅部制订了一个异想天开的作战计划,即沿法比两国边界地区建立基地,从那用远程火炮轰击英国,要求火炮的射程至少在37千米以上,后来又提出将射程延长到120千米。许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但是罗森伯格力排众议,极力主张并积极组织研制。

1917年夏,第一批远程火炮终于制成,德军将三门大炮的阵地选择在克雷彼。那里树木茂盛,利于隐蔽,即使敌机飞领上空也不易被发现。

随着战争艰难地挺入1918年,白天空袭巴黎成为自取灭亡,因为这里和敌军战线之间的防御地带遍布着经过改造的高射炮群和高速战斗机。

于是德军用戈塔式轰炸机进行夜袭的次数逐渐增多,但除月明之夜外,准确性几等于零。城市不但灯光熄灭,而且遍布着威胁,进袭者只能高飞,所以面对于地面目标的轰炸也就不准确了,而且在飞机来到前,有效的警报系统使每个法国人都早已有了充分的准备。

而1918年3月23日,一声巨响突却然在法国巴黎塞纳河畔响起,伴随着滚滚浓烟,从睡梦中惊醒的巴黎市民四处奔逃。之后,每隔二十分钟就有爆炸声在巴黎城内响起。

当天黄昏,法国的电台广播了这样一则消息:"敌人飞行员成功地从高空飞越法德边界,并成功袭击了巴黎。有多枚炸弹落地,造成多起伤亡。"可是,对于电台的说法,巴黎市民并不相信,因为他们既没有看到飞机,也没有听到飞机的轰鸣声。

原来,这正是德国三门巨型火炮从巴黎120千米以外的圣戈班森林地区发射来的炮弹。为了取悦当时的德皇威廉二世,该炮起初命名为"威廉火炮"。因为这种火炮首次轰击了巴黎,所以人们又把它叫做"巴黎大炮"。

而正是因为这次的突然袭击,"巴黎大炮"的威名才得以远扬。

3月29日,德军的一发炮弹击中了巴黎市中心的圣热尔瓦大教堂,造成91人死亡、100多人受伤的惨剧。巴黎各处人心惶惶,纷纷议论是否德国人已经攻入了巴黎。就在人们惊慌失措的时候,法国的特工在靠近法德边界的克雷彼发现了德国的一种远程大炮,并认定轰炸就是从这里发起的。但当时的普通大炮的射程最远不过一二十千米,而克雷彼距离巴黎有120千米之遥,不要说法国人,就是不明就里的德国人也认为这是无稽之谈。

从3月23日至8月9日,三门"巴黎大炮"从三个不同位置向巴黎共发射了300多发炮弹,其中有180发落在了市区,其余的都落在了郊外,造成了200多人死亡,600多人受伤。

不过,即使如此,它还是没能并未产生重大的战略影响,更挽救不了行将就木的同盟国。

"巴黎大炮"刷新了火炮发展史上的多项纪录:最大、最重、射程最远,但其也同样存在着许多缺陷。

"巴黎大炮"的口径大,杀伤力却不大,其 120千米以外的弹着点散布,令瞄准已经毫无意义,指望它去打中一个钢筋混凝土的重炮炮台,要么是打不中,要么就是打中了也啃不动。

同时这种炮的炮管寿命很短,使用到一定程度后,炮身就要送到工厂去扩充内膛,而口径也会在这过程中越来越大,使得发射越来越困难。此外,虽然其射程令人吃惊,但是其命中精度也是差到令人伤心。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此炮曾发射了180发炮弹,但是竟没有一发炮弹正中战略目标,如此尴尬的事实使得昙花一现的"巴黎大炮"此后不断的被法国和其他协约国成员所嘲笑,于是它无地自容的在一百四十五天之后一声不响"爬进"棺材了。

毫无疑问,"巴黎大炮"命运是可悲的,因为它的设计指标远远脱离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实际的需求,盲目追求射程,使得这个曾被德国人寄予厚望的"明日霸主"在亮相不久即变成了"昔日英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