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的书斋

季羡林的书斋

丁桂兴

最近我在读一本书《读书·治学·写作》(2016年1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据说是季羡林先生唯一亲定的自选集,里面有不少文章是他的读写生涯经验之谈。先生曾经说过:“总而言之,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我现在读书较慢,不似从前,如同我的牙痛,引起吃饭不快,细嚼慢咽,感觉读书是这样,却是幸事。

这本书的第一辑《读书》里有一篇文章《我的书斋》,谈到他的书斋里的读写经历。网上看到季羡林先生曾经出版过两本书,一本是《书斋杂录》(2007年4月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另外一本是《我的书斋》(2009年4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两本书都与他的书斋有关。

“我确实有个书斋,我十分喜爱我的书斋。这个书斋是相当大的,大小房间,加上过厅、厨房,还有封了顶的阳台,大大小小,共有八个单元。藏书册数我从来没有统计过,总有几万册吧。在北大教授中,‘藏书状元’我恐怕是当之无愧的。”先生对自己的书斋,如是说。我想用汗牛充栋、学富五车来形容他与书斋比较贴切。藏书之丰,堪称一家私人的小型图书馆了。这些书,对一个人来说,收集起来需要长年累月才能填满书柜,查阅起来一定不太方便,如果找出心仪的资料,肯定会满心喜悦。

一个著作等身的智慧老人,创作时为了寻觅一本书,满屋翻找,却遍寻不得,自己的窘态,让人忍俊不禁。我仿佛看到一个画面,先生为找一本书,忙得满头大汗,一摞摞书拿出来放在案头,又不忍放回去,“只有此屋中,书深不知处”,那种遗憾只有心中发出失望的感慨了。无奈,先生又匆匆走出书斋,到图书馆去借书,等他把文章写好后,再把书送回图书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无意中在书橱中又发现原来要找的书,自己也不禁哑然失笑,令人啼笑皆非,这样的喜剧在他的书斋里时常上演。

有一次,季羡林读书会的会员们去先生的书斋采访,先生之子季承回忆说,季老的书斋里有一字条“不得从本屋随便拿走书籍”,且挂了好多年。不仅小孙女借的书要追回,临终前还念念不忘10多年前别人借走的一本微不足道的外文书。嗜书如命,是一位伟大学者的爱书、护书、惜书的性格,尊重每一本书,在书海、书山、书斋里长年修持,更是季老治学基础,让人敬佩。

季羡林先生读书的乐趣,还有一只猫陪伴着他,尽管曾经下过逐客令,但是后来还是下发了“通行证”:“它偏偏看上了我桌子上的稿纸。我正写着什么文章,然而它却根本不管这一套,跳上去,屁股往下一蹲……”在安静的书斋中,先生写下了千万字,可他觉得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在《我的书斋》文章的篇末:“我盼望着有这样一个书斋。”这是他心目中什么样的理想书斋呢?由于经常在书斋中找不到书,他认为还没有修持到能听懂书的语言的水平,还要加倍努力地去修持,等到那时,写的来的文章妙笔生花,成为天下至文。这是一个何等虚怀若谷的老人啊!忘情的读书,严谨的治学,认真的写作,老而弥坚,永远不满足,谦逊的态度在他书斋中永远发出夺目的光辉。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