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唐僧的人物原型是玄奘法师,那么孙悟空原型又是谁呢?

火中行

吴承恩的《西游记》创作于十六世纪的明朝中叶,当中讲述唐三藏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小说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以至亚洲各地广泛流传,时至今天,其中师徒四人包括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早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小说人物。

众所周知,唐僧的人物原型是唐代的玄奘法师,但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呢?作者吴承恩的灵感究竟来自何方?这是近百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一直在关注的问题,大家尝试努力找出这些神话人物的文化源头,以求进一步了解《西游记》的思想内涵与创作要旨。

尤其是孙悟空,这个风头可谓一时无两的猴子到底是何方神圣?

上世纪二十年代,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提出孙悟空有可能源自印度,他从距今将近三千年的一部古印度长篇史诗《罗摩衍那》(Rāmāya?a)中找出证据,认为孙悟空是从古印度神话中的神猴“哈奴曼”(Hanuman)演变而来。“哈奴曼”仗义正气,神通广大,四头八臂,能变大缩小,能移山倒海,形象和孙悟空的三头六臂极为相似(见图一、二、三)。随着佛学东传,《罗摩衍那》中的“哈奴曼”猴神传说也因而传至中土,最后被吴承恩吸收进他的《西游记》里去,当中“大闹天宫”情节与《罗摩衍那》中楞伽城大战(Battle of Lanka)中的“大闹无忧园”的情节甚有关联。这一派意见后来被称为“印度进口说”。

史学大师陈寅恪同意这个观点,相信“大闹天宫”的情节是源自印度的民间传说。近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印度古代文学史》提到:“汉译佛经中的故事内容和《罗摩衍那》几乎雷同,《罗摩衍那》内叙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猴神哈奴曼,帮助罗摩(Rama)打赢胜仗,孙悟空灵感极可能由此启发。”

可是,另一位文学大师鲁迅却提出不同说法,他认为灵猴传说早见于中国古代神话,孙悟空浑身充满中国式妖气,不该是印度进口,却有可能是与传说中的淮水水怪“无支奇”(或作无支祈)有关。

《山海经》记载:“水兽好为害,禹锁于军山之下,其名曰‘无支奇’。”、“其形若猿猴,金目雪牙,轻利倏忽”。无支奇状似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力大无穷。大禹治淮时,无支奇四出兴风作浪,危害民间,因而激怒大禹,大禹于是召集诸神,最后一起把水怪镇住,并锁于淮井之中,这就是著名的“禹王锁蛟”的故事。这个神话与《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的故事情节颇为相似,同时也成为了鲁迅所鼓吹的孙悟空乃“中国本土说”的缘起。

进口也好,本土也好,长久以来,专家学者对孙悟空的原型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始终没有定论。但较多学者倾向于赞成鲁迅的说法,一来是因为鲁迅乃研究神话小说的大师,二来在一百年前的中国来说,研究古印度历史与神话的专家学者少之又少,胡适当时也是从一位在华的俄国梵文专家口中得知印度“哈奴曼”猴神传说,得到启发才提出孙悟空外来说的观点。很多人却持反对声音,《西游记》乃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要接受孙悟空是舶来之物,在某程度上必然存在着心理上的抗拒。

“了解更多”——准提法门招财开运;药师法门消灾延寿。密宗高僧加持传授,圆满心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