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寄情于巴山夜雨,他的诗篇和其本人一样最深情

唐代是一个文化领域异常繁荣昌盛的历史时期,涌现了大量的流派各不相同的诗人代表,除了我们熟悉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大家之外,还有不少风格独树一帜的杰出诗人。

如果要说哪个诗人最擅长写情,那么一定要提及这样一个人,那就是唐末的李商隐了。相信读过他的诗歌的网友都会留下一个共同印象,那就是其诗作中涉及到的情感部分描写特别细腻,通常会寄景于情,有着十分巧妙的意境。

据有关学者分析,李商隐是极少数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之一,因此留给后世的作品中,大都是诗风非常优美的作品,诗中的意境塑造得历历在目,让人感同身受,回味无穷。

李商隐做过官,而且还收到过几次提拔,因此常常会因公外出。工作上的繁忙并不会让他忘记故人,他经常会在工作之余写一写诗来填补空余的生活。一个人在他乡奔忙,会让他时常想起曾经熟识的伊人,思念会使人成疾,在一个绵绵不绝的雨夜,于是他有了灵感便写下了一首叫做《夜雨寄北》的诗作,流传到后世一直被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主要就是表达了诗人的思念感情,整体讲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故事,大致可以这样理解:李商隐远离家乡之后,收到了故人的来信,信中询问他什么时候能够回家。李商隐不能给出具体的日期,可能是因为工作上的事太忙脱不开身,也可能是别的原因。然后就是诗人自己感叹身处的这个时节了,正值雨季,窗外的瓢泼大雨下个不停,他又回想起了和故人一起的时光。而且“剪西窗烛”是一个不错的意境,表面上的意思是减掉熄灭的蜡烛灯芯重新点燃,可以引申为深夜秉烛长谈,这个意境还是相对比较隐晦的。

从诗描写的细节方面来看,这个“故人”应该是李商隐的妻子,因为诗句呈现出来的氛围是相当缠绵悱恻的,诗人想要和妻子团聚但现实让他无奈,只好寄情于这连绵不绝的巴山夜雨,希望在远方的妻子能够通过这同一片天下的雨水感受到自己对她的深深思念。

细心的网友一定也能发现,短短的二十八字中,“巴山夜雨”一词出现了两次,承前启后,让人读完这一整首诗脑海里都会呈现出一片蜀中连绵大雨季节的景象,有相关部门做过统计,四川盆地地区降水的确是很频繁的,据统计,夜间下雨就占据了百分之七十左右,可见诗中的“巴山夜雨涨秋池”并非空穴来风。

李商隐的诗歌有不少都挺晦涩,但深情却难以掩盖,在看似普普通通的寄情于景手法中,却蕴含着最真挚最炽烈的感情色彩,让后世人记住了他的诗篇和他的深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