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虎胆龙威,一身是胆,竟然曾三次驾机秘访车臣

车臣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与格鲁吉亚隔山为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万,首府为格罗兹尼。车臣人以骁勇善战闻名、民族意识极强,其中绝大多数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族,与信奉东正教的俄罗斯人无论在种族还是在文化上都有很大不同。

19世纪末期,沙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高加索战争,于1895年把车臣并入帝国版图。二战期间,苏联政府以车臣人同德国侵略者合作为由,把许多车臣人强行迁出家园。当时有38.7万多车臣人被驱逐到中亚和西伯利亚。直到1957年1月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才决定恢复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的建制,归俄罗斯联邦管辖。但是高加索人民追求自由、追求民族独立的声音并没有停止,民族部落时时起义,打击了俄国的嚣张气焰。因为斯大林在平定车臣人民起义时屡使铁腕,杀人过多,因此两个民族间结怨颇深。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车臣的分离主义势力趁着政局动荡、中央政府顾不到边远地区之际,开始谋求独立。这年的10月,在阿富汗战争中曾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的退役将军杜达耶夫,当上了车臣共和国的总统。杜达耶夫一上台就公开宣布车臣独立,并建立了车臣的第一支正规部队国民卫队,人数最多时达到六万人。眼看着车臣变成公然与联邦政府唱对台戏的独立王国,成为俄罗斯联邦统一的心腹大患,俄政府自然是忧心不已。

为了平息车臣日益猖獗的分裂主义势力,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1994年12月,俄罗斯当局出动6万军队,对车臣非法武装进行打击.与车臣分裂势力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战争。一开始,俄军把车臣叛军当成乌合之众,根本不放在眼里,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夸下海口:“只需一个空降营,几天即可拿下车臣首府格罗兹尼。”但俄军却付出了几千名官兵牺牲外加两万多平民丧生的惨痛代价,到头来只换得停战求和、黯然撤军的结果。

这场战争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这场战争中,俄军共有4000多人阵亡、1. 7万人受伤、3000人下落不明。车臣方面损失10万人,杜达耶夫也在俄军的导弹袭击中丧生。1996年8月31吕,俄联邦政府和车臣非法武装在俄罗斯达吉斯坦共和国境内的哈萨维尤尔特达成协议,规定将车臣地位问题搁置5年。历时20个月的车臣战争以一纸“哈萨维尤尔特协定”而暂告结束,留守车臣的最后两支联邦部队101旅和205旅于1997年初全部撤出。

1997年1月,车臣举行总统选举,马斯哈多夫当选。同年5月,俄联邦与车臣签署和平与相互关系原则条约。但是,马斯哈多夫仍然坚持车臣是“独立国家”,不仅拒不执行和平协定,而且加紧了分裂活动。

杜达耶夫之后的车臣当局一面利用和平协议,频频向俄罗斯联邦索要财政调拨和能源,暗地里却不断纵容非法武装骚扰毗邻地区,制造各类恐怖事件,并积极争取国外宗教组织和极端势力的插手介入,变本加厉地从事分裂活动。

1999年,由车臣武装叛匪头目巴萨耶夫和国际恐怖分子哈塔普精心策划的一系列恐怖行动,一时间震惊了俄罗斯朝野。继l998年俄总统驻车臣全权代表及连京·弗扭索夫被劫持、俄政府驻车臣副代表赛义多夫遭绑架并被杀害后,1999年3月5日,俄驻车臣主权代表根纳季·什度贡少将在格罗兹尼市机场再度被匪徒劫持。接着,车臣非法武装分子数次进入毗邻的达吉斯坦,抢占村庄,扶持当地恐怖主义分裂分子,试图建立所谓的“神权政治国家”——大伊斯兰共和国,之后又在莫斯科和俄罗斯南方的几座城市,制造了居民楼爆炸案,致使几百名无辜平民死于非命。

当时的联邦安全局长、国家安全会议秘书普京临危授命,接替斯捷帕申担任俄罗斯代总理,直接领导打击车臣和国际恐怖分子对俄罗斯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造成的威胁。这一系列的恐怖事件使普京怒发冲冠,他从牙缝里挤出了一句话:“我们打击恐怖分子必须坚持到底,即使他们逃到厕所里,我们也要把他们溺死在马桶里!”

1999年8月中旬,在国家杜马讨论是否正式任命普京为总理的会议上,普京就处理车臣问题再次发出了坚定的声音:“俄罗斯领土完整不可能是讨论的问题,而且不可能是和每一个侵害领主完整者讲价钱或进行恐吓的问题。”普京出任总理后的第二天便发表讲话:政府将坚决彻底地打击车臣匪帮。接着他亲自统帅联邦军队展开了对车臣恐怖分子的大规模围剿。

根据普京的部署,俄军出动飞机和远程大炮,对盘踞在达吉斯坦的非法武装进行了猛烈轰炸。8月18日,俄军完全控制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哈拉米山口,切断了车臣匪徒进入达吉斯坦的通道。

1999年9月16日起,大规模围剿恐怖分子的军事行动的序幕拉开了。俄军已做好攻占车臣的一切准备。

9月23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命令,在北高加索实行反恐特别行动,第二次车臣战争随即打响。

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普京充分展示了他果敢坚毅的硬汉形象。叶利钦总统辞职,任命他为代总统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2000年的元旦期间,前往前线视察。

2000年3月20日,已成为俄罗斯代总统的普京本应从度假胜地索契返回克里姆林富,主持由政府总理与各部部长参加的例行会议。但到了20日,这个会议却临时改由第一副总理卡西亚诺夫主持了。普京去了哪儿呢?

原来,代总统普京突然去了车臣视察。他宣布,俄罗斯在车臣的反恐怖行动还没有结束,武装叛匪将在这里被彻底消灭。

普京此次车臣之行带有极大的神秘色彩。3月18日,普京结束了对沃罗涅什市的视察,于晚上2l时15分到达位于黑海之滨的俄著名旅游城市索契。新年期间,普京也曾突然来到索契,直到第二天他出现在城郊高山滑雪场上时,大家才明白他此行的目的。因此,许多人推测,普京此次来到索契与上次一样,是为了在紧张的总统竞选活动中忙里偷闲,到这一疗养胜地稍事休整,以便迎接一周后的挑战。

俄总统新闻局宣布,普京将在周一返回莫斯科参加政府例行会议,并接见强力部门领导人。周日和周一,新闻记者在高山滑雪场等待普京的出现。但代总统既未出现在滑雪场,也未到附近的宾馆。后来,有消息传出,普京已经离开索契,到达格罗兹尼。记者们询问总统新闻局,总统新闻局对此未置可否。直到电视屏幕上出现普京身着空军军服、从格罗兹尼北方机场走下飞机的画面时,人们才相信这是真的。而这已是普京第三次驾机密访车臣了。

普京第一次视察车臣是在1999年10月20日,当时他还是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当时,普京是在人们普遍猜测俄军正在策划对格罗兹尼发动地面战之际,出人意料地抵达车臣北部的。普京对当地村民表示:“俄军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决定车臣的地位问题,通过投票,但只能在消灭匪帮的情况下才能做到。”

普京第二次视察车臣是在1999年12月31日至2000年1月1日。1999年12月31日午夜,电视中播放了代总统普京向俄罗斯人民发表新年贺词的录相。节目播出时,普京早已和夫人柳德米拉飞到战火纷飞的车臣去慰问那里正在浴血奋战的俄军官兵。

当天正在下雪,能见度极低,飞机无法着陆。普京一行只好调头往回飞,然后再换乘汽车前往目的地。汽车在弹坑累累的路上颠簸了两个多小时。当普京和夫人出现在战士们面前时,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眼睛。

那时的普京身着带风帽的翻领滑雪运动服,精神抖擞,神采奕奕,他向在车臣战争中英勇作战的官兵颁发了奖章,同时将刻有“俄罗斯总理敬赠”字样的猎刀赠送给官兵们。

在已被俄军控制的车臣第二大城市古杰尔梅斯,普京发表讲话说:“我们的军事行动不仅是为了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尊严,同时也是为了粉碎企图分裂俄罗斯联邦的行径。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附近的一个小镇上,普京对军官和士兵发表讲话,他的妻子站在他的身旁。普京说:“我想让你们知道,俄国对你们的所作所为表示高度赞赏。”“这不只是一个恢复俄国荣誉和尊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事关扼制、结束分裂俄联邦的企图,这是主要任务。俄国感谢你们。”“我祝愿你们新年快乐,祝你们幸福健康、家庭美满。”

普京一行与官兵们共度了一个多小时,然后返回。两个小时后,他们乘车刚刚经过的那条公路就被炸毁了。

普京对车臣战场的视察和慰问,极大地鼓舞了俄联邦军队的士气。2000年2月6日,受到普京亲自嘉奖的部队一鼓作气攻克了车臣首府格罗兹尼。

而这第三次,普京访问车臣是在极其秘密的状态下进行的,甚至连总统办公厅许多高级官员都不知道这项计划。为了防止意外,普京在索契改乘“苏-27”战斗机前往车巨,总统专机则从索契直飞克拉斯诺达尔市等候。“苏-27”是俄空军安全性能较高的战斗机,飞机在空中运转灵活,一遇险情,飞机便可在最短时间内迅速爬高,摆脱追击。与普京同机的是俄罗斯最有名的功勋飞行员哈尔切夫斯基将军,其飞行技术世界闻名。

在索契机场,普京脱下了西装,换上了空军制服,一名军官现场教他如何使用飞机上的防护设备。普京登上飞机后,向送行人员招手致意,几架飞机腾空而起。中午时分,飞机在格罗兹尼北方机场着陆。

那架苏-27战斗机降落在格罗兹尼附近的一个机场时,代总统普京从飞行员座位上起身,而不是乘客的座位上,只见他满脸笑容,向迎接的人群挥手示意。俄通社-塔斯社说,有一段飞程是普京自己驾驶飞机的。他对前来迎接的俄官员喃喃自语道:驾机的感觉真好!

普京飞抵车臣首府格罗兹尼之后立即会晤了当地的政治与军事首脑人物,以确定下一阶段在车臣的军事战略以及讨论车臣的经济重建问题。普京说,由于摧毁车臣反叛分子的任务已经完成,大批的俄军部队和装备将会从车臣撤离。但是他同时表示,只要有必要,俄军将长期在车臣驻扎下去。

普京同时还提及了和谈的问题。这一点也出乎观察家的意料。他敦促车臣反叛分子们放下武器,接受俄罗斯议会在几个月前作出的特赦令。普京说,他愿意与那些双手没有沾上俄罗斯人鲜血的车臣人共同工作,解决车臣问题,而那些深藏在南部山区一直与俄军作战的反叛分子没有发言权。

傍晚,普京结束了对车臣的视察,乘战斗机离开格罗兹尼到达克拉斯诺达尔。当晚,普京返回了莫斯科。代总统普京的神秘行动和快节奏令所有俄罗斯人惊叹不已。当时的分析家普遍认为,普京此次突然视察格罗兹尼,对进一步明确俄最高领导层在车臣问题上的立场,提高他在选举中的社会支持率有重要意义。

普京驾机三访车臣,在反恐上展现了铁血作风,一举成名。在此后处理车臣问题上,普京延续了一贯的铁腕——绝不妥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