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宪宗看上婶子的美貌,襄王李代桃僵将计就计

明宪宗看上婶子的美貌,襄王李代桃僵将计就计 | 文 三只眼读史

襄王祁璿是明朝宪宗皇帝的叔父,娶妃子秦氏。一次,襄王携眷入入宫,拜见钱太后,宪宗恰巧在侧,见襄王妃秦氏生的雪肤杏肌,花容月貌,猛然心动,恋恋不舍。碍于礼节和叔侄两代的关系,不好任性做事。宪宗回到寝殿,心里闷闷不乐,连日来日长吁短叹,心中怅然有失。内侍黎孙一向助主为恶,见宪宗寝食不安,窥破了他的心事,竟然溜出宫,大胆地去见襄王,将宪宗看上王妃的话直接痛快地说了一遍。襄王听了,非常地惊骇。黎孙声色俱厉,陈说得十分透彻。襄王如果不满足皇帝这样不顾人伦的龌龊要求,就有可能大祸临头。但襄王夫妻十分恩爱,怎么舍得献妻求宠。

襄王沉吟了半晌,再三叹息,勉强答应三天内送秦妃进宫。黎孙大喜,急忙去给宪宗皇帝报喜。其实,襄王根本不会献妻避祸,而是襄王府有个叫芸香的丫鬟,她的面貌和襄王妃的非常相似,襄王因她的容色酷似王妃,才选芸香为侍女,只有王妃的粉颊上的一粒小黑痣算是两人的区别,倘若粗看,简直不辨真假。这时,襄王简单地给芸香说了个事情的大略,然后把芸香易装为王妃,进宫去。

芸香原本是有丈夫的,但此时丈夫在外求学,何况作为丫鬟,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且欺瞒皇帝的事一当泄露,大家都是满门抄斩的罪。所以,进宫后,芸香也不敢透露半分。宪宗得到了美貌的婶子,究竟有关名分,心里还是有些惭愧,但为美色所迷,也就不管不顾起来。芸香丈夫回来后,去襄王府见自己的妻子,却被告知已送进宫去了,顿时感到天晕地旋,悲痛欲绝,一介书生,岂能与皇权对抗,只有日日买酒求醉。

一天,芸香丈夫遇见一个在酒肆里豪饮的黄衫少年,酒醉之后,向这个少年诉说自己的遭遇。没想到这个黄衫少年暗地里有一身功夫,又喜欢打抱不平,他叫芸香丈夫耐心等待几日,必有佳音。酒醒后,芸香丈夫也不过认为只是黄衫少年安慰自己的话而已。次日夜半,芸香丈夫正宿酒未醒,迷糊感到有人跳进窗来,把一个锦被裹着的大包袱放在床上,又跳窗而去,他一惊而起,酒醒大半,慌忙解开锦被,只见芸香昏睡其中。大喜之下,他赶忙捧来凉水,洒在芸香脸上,把她弄醒。夫妻见面,恍如梦中,不禁相互抱头痛哭。

冷静下来后,两人一阵后怕,商量着连夜逃走。皇宫里妃子失踪,朝廷谕旨颁发各处,限时侦破。芸香夫妻眼看是躲不过去了,决定做一对赴死的同命鸳鸯,投案自首,宪宗皇帝这才了解了事情的真相。襄王听说后,惊得目瞪口呆,也只好带着爱妃秦氏去向皇帝请罪。宪宗皇帝见到襄王夫妻也有些尴尬,同时,钱太后也知道了此事,宪宗不敢继续这场不顾人伦的闹剧了,反而好言宽慰襄王夫妻,让他们回到封地。对于芸香夫妻,宪宗也表现出难得的大度,赐予金银,让他们回乡度日。

襄王和秦妃对宪宗皇帝的做法极其感激,回到封地后,勤于政事,希望以此回报皇帝的不杀之恩。几年后,河南突发蝗灾,百姓恐慌,襄王亲自带领乡民下田捕捉蝗虫,告知乡民,捕蝗一斤,襄王府赏钱三十文,整个蝗虫灾区的老老少少群起努力,硬是把蝗虫捉了个干净。襄王却累得一病不起,临死前还喃喃念道:陛下,我终于可以报答你了。河南人民深感襄王驱蝗的恩德,就建起一座驱蝗庙来纪念襄王。从此,凡是河南蝗灾,大家都要去庙里祈祷,士大夫之流也常常来此凭吊祭拜。

用生动的故事,讲述枯燥的历史,请大家关注“三只眼读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