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相争,为何项羽把江山输给了刘邦?只怪霸王不懂厚黑学

西楚霸王项羽,少年得志,巨鹿之战一举成为威震天下的“项大将军”,风头可谓一时无两,接下来项羽军团的发展更是顺风顺水、势如破竹,一路灭秦、封王、分割天下。

天时地利人和尽在手中的项羽,意气风发、睥睨天下,这“西楚霸王”的名号也是他自封,可见其雄心万丈,只待一统江山。

反观刘邦,已是年老体弱,在项羽面前大气都不敢出,更是于鸿门宴上借屎尿遁狼狈逃去,只怕在霸王心里,根本就没怎么把沛公放在心上吧。

但是,两人的实力差距如此悬殊,为何笑到最后的,却是刘邦呢?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从厚黑学的角度来看,倒也颇有些道理。

刘邦,为人可以说是又厚又黑,既可以厚着脸皮去参加鸿门宴然后夹着尾巴逃跑,这种屈辱的经历却完全没有影响到他的雄心壮志,这和韩信受“胯下之辱”,可谓是异曲同工之妙;在事成以后、大局已定的情况下“狡兔死,走狗烹”,对跟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名将,贬的贬,杀的杀,可见其心狠手辣之“黑”。

而项羽,他太过辉煌、太过灿烂的经历反而成为他的软肋,使得他做事太顾及自己“西楚霸王”的颜面,在鸿门宴上没能狠下心以举手之劳诛杀刘邦,永绝后患,此为心不够黑。亥下之战兵败后,因为自觉再无颜面见江东父老,便一刎了之,白白过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此为面不够厚。

假设项羽能在鸿门宴上当机立断除掉刘邦,哪还有后面的楚汉相争呢!结果却应了范增那句: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假设项羽在亥下兵败之后没有就此灰心丧气,而是静待时机、重振旗鼓,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那也是“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