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薛元赏的人来到俄罗斯世界杯,这届大赛就开不下去了……

李大嘴 大嘴读史

刺青的历史很悠久,起码有三千年的岁数。

和西方刺青来源于图腾崇拜不同,中国的刺青主要是从刑罚中脱胎而来的。中国最早的墨刑,在罪犯的脸上刻图章,就是刺青最早的表现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人觉得刺青是一种艺术,在显摆自己的同时,还可以吓唬人,刺青逐渐变成了一种时尚。

历史上、小说中都有不少刺青的名人。

后周的开国皇帝郭威是著名的“刺青皇帝”,《新五代史》中说:“周太祖少贱,黥其颈上为飞雀,世谓之郭雀儿。”因为脖子上纹了一只栩栩如生的飞雀,被称为“郭雀儿”。

著名的“岳母刺字”其实就是纹身。

小说《水浒传》中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纹身的不在少数,有人统计过,如果算上因为犯罪脸上刺字的,有25人之多,其中满身大面积刺青的有三个人,分别是:花和尚鲁智深、九纹龙史进与浪子燕青。

水泊梁山是北宋时期,郭威属于五代十国,而在更早一些的唐朝,刺青早已成为一种流行。可以说,唐朝的中国刺青历史上的第一个高潮期。

唐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专门辟出一个章节,讲述刺青那些事。这里挑选几个有意思的讲讲。

湖北有个名叫葛清的人,在刺青的创意上可谓独树一帜。这家伙浑身刺满了白居易的诗,还配图,一共刺了三十多首,这边“黄夹缬林寒有叶”,那边“不是此花偏爱菊”,(这句刺在身后,不知道是不是刺在屁股上),简直是行走的白居易诗集。

四川有个军官在身上纹了一幅画,一棵大树上,树梢间停了几十只鸟,树下悬着一面镜子,镜子上系着一根绳子,说是描绘的诗人张说的诗句“挽镜寒鸦集”。这个没文化的家伙,人家张说写的明明是“晚景寒鸦集”,要是张说看见了,还不气出毛病啊?

唐朝时期,刺青在各地流行,四川的刺青技术最为高超,长安的流行风刮得最为猛烈,而且这股风潮主要在地痞流氓之间弥漫,这帮满身刺青的家伙敲诈勒索、拦路抢劫,搞得首都的街头巷里一片乌烟瘴气。

一个名叫薛元赏的官员就任京兆尹(相当于今天的首都市长),他下决心整治首都治安,首先拿来开刀的就是这帮刺青的地痞。

薛元赏派人专抓有刺青的人,抓住就用板子活活打死,然后将尸体示众,震慑宵小。

被打死的人中有一个人,左胳膊上刺着“生不怕京兆尹”,右胳膊刺着“死不畏阎罗王”,还有一个人,身上居然刺了国外风光,整整一百六十处,各种刺青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在薛元赏的严打风暴下,首都治安大为好转,一些漏网的地痞不得不把身上的刺青毁掉,又受一遍罪。不处理掉不行啊,实在太惹眼了。

刺青有广阔的市场,但同时又是个精细活,匠人实在忙不过来,就发明了一种“刺青印”,事先把细针排列成一定的形状,固定在一个底座上,想刺青的人只要按需购买,回家可以自己操作,想要HELLO KITTY就HELLO KITTY,想要维尼熊就维尼熊。

突然想到,如果薛元赏来到俄罗斯世界杯,只要看见刺青就打死,估计好些队要减员一半以上,这届世界杯是不是就开不下去了,呵呵。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