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淮军是否遭到了清廷的忌惮?他们又靠什么筹措军费呢?

湘军和淮军的确并非是政府军,某种程度上,这两支军队甚至是属于曾国藩和李鸿章的私军。既然是不能完全控制的军队,又不属于自己人——李鸿章和曾国藩都是满清最为提防的汉人,那么,满清八旗贵族对曾国藩和李鸿章这样的汉族大臣,尤其是掌握兵权的汉族大臣,无时无刻的忌惮和防备,就在正常不过的了。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咸丰皇帝在世时,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清军一败再败,咸丰曾经下旨:“克复金陵者王”。慌乱的咸丰帝甚至喊出了“无论满汉,一律封王”的承诺。

但是,当曾国藩率领湘军真的攻下南京城,覆灭太平天国运动后,已经缓过气来的满清毫不意外的后悔了。由于害怕曾国藩封王后势大难制,满清自己扇自己的耳光,将咸丰皇帝的话又吞了回去,只将曾国藩封为侯爵,而李鸿章则被封为伯爵。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清廷为了防止汉族团练大臣们团结一致,从而对清廷的统治造成威胁,更是无所不用其极。满清朝廷一直对湘军、淮军、楚军等汉族地主武装进行“掺沙子”,而其他诸如分化拉拢等手段,更是不胜枚举,也从没有一刻停止。

例如湘军中,就有许多满人出身的大将。湘军中著名的“多龙鲍虎”,“多龙”就是满洲八旗出身的多隆阿。而这些功勋卓著,为满清立下赫赫战功的汉族大臣们,彼此之间也矛盾重重,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清廷从中捣鬼。

而且,湘军刚刚攻下南京城,扑灭了太平天国运动,湘军就马上被清廷裁撤,可以说,清廷的卸磨杀驴几乎到了迫不及待的地步。

湘军至于湘军、淮军等汉族团练武装的军费来源

曾国藩一贯主张“厚饷养兵”,这也是湘军战斗力强大的根本原因之一,施以厚饷,军费开支自然巨大。但是,此时清廷已日暮西山,再加上有钱也只会给八旗绿营,自然指望不上。湘军、淮军的军费来源,主要来自于在南方各省,尤其是各自控制区内所设厘金局,以此抽取厘金,所谓厘金局类似收税关卡,或者叫保护费。

湘军

其他来源,有如击败太平军后的缴获;也有在湘军的控制区内,要求各地方捐输、捐纳,甚至卖官;更也向富户勒索摊派;还有就是截留关税,这也是来源的一大项;再就是向邻省要求协饷,也就是邻省支援军费。最差劲的如军纪败坏的军队,甚至会直接纵兵抢掠。

最终,湘军等地方汉族团练武装,几乎靠着自力更生,消灭了太平天国运动,为清朝的延续,立下了汗马功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