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华黎信仰的祭祀地及基本内容(一)——“金肯苏力德”祭祀

拜啸霖 全球拜氏文化研究会会刊 1月21日

早期的哈日苏力德-黑纛

信仰体系的形成有三大要件,即物化形态、规则和语言、观念思想[1]。

木华黎信仰的物化形态,即形态化的文化符号,就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木华黎察干苏力德”、“金肯苏力德”的形状、霍洛、祭坛、祭祀所用的各种器皿、用具,如夜明烛、苏力德矛、色苏木、铜镜、香炉、熏炉、燃油壶、洒祭桶、灯炉、法螺、洒勺、檫日给响板、招福桶、铜锣、火炉、铜大瓢、弓箭、洋枪、皮鞭、铜勺、藏文书、经文、玉龙、玉玺、书箱子、大铁锅、瓷罐子等[2]。

内蒙古乌审旗乌兰陶勒盖苏木(镇)巴音敖包嘎查(村)祭祀地的“金肯苏力德”(即木华黎哈日苏力德)

木华黎信仰的规则和语言文字,包括一系列的祭祀程序、祭祀规则,语言文字就是表意的文化符号,包括流传至今的《成吉思汗小祭文》、《伊金苏力德桑》、《圣主成吉思汗长生天察干苏力德祭祀经文》、《圣洁经》、《敬献供品经》、《七斗星祭祀经文》、《成吉思汗祭词》、《察干苏力德桑》、《苏力德祭文》、《金肯信仰祭文》、《吉祥威严焕发经文》、《哈达祈词》、《佛灯祈词》、《羊背祈词》、《金饮祷词》、《斯日吉姆祈词》、《白佛桑》等等,以及达尔扈特吟诵《伊金苏力德桑》的颂词、祭词、祈愿词及其声音,喇嘛念经的声音,喇嘛乐队的鼓声、铜罗声、红号声等语音符号,甚至包括在苏力德祭坛前的煨桑、燃烧柏树叶子的香味、馨香的香味儿等气味,祭祀过程中的行为符号等[3];

木华黎信仰的观念思想,就是蒙古人骨子里的“崇尚英雄、敬重英雄、敬畏英雄、敬仰英雄”思想,以及“忠勇担当、自主自强、不畏艰险、胸怀宽广”的个性特点与人格魅力。

后世对木华黎的祭祀,影响较大的地方或地域现有十个,各个祭祀地祭祀的形式、内容、程序各有特点。

(一)内蒙古乌审旗——木华黎“金肯苏力德” 祭祀

丁酉年(2017年)农历五月十一日大雨中的“金肯苏力德"祭祀地

”金肯苏力德“祭祀地点——

内蒙古乌审旗乌兰陶勒盖苏木(镇)巴音敖包嘎查(村)二组乌丹柴达木。

祭祀分为公祭和民祭两种,有日供、月祭、季祭、年祭等。年祭为公祭,即大祭,季祭、月祭、日祭为民祭,即小祭。年度大祭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一日。

木华黎“金肯苏力德祭祀”,已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金肯苏力德每天有小朱穆(即祭祀者,引者注)专人看管和祭祀,香火不断。

每天祭祀之外,每年有若干次大祭,分别为鄂尔多斯历法正月初三、八月(汉族农历五月)十一至十五日、前柯露尔(汉族农历八月)十四日、斡额勒津月(汉族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

木华黎“金肯苏力德”祭祀大殿内景

其中鄂尔多斯历法八月(汉族农历五月)十一至十五日的祭祀最为隆重。初九喇嘛就到祭祀地念经,十一日在当地祭祀,十二日携带'金肯苏力德"出发,马队前往陕西榆林榆阳区小纪汗镇井克梁村的国王木华黎“金肯敖包”祭祀,十五日返回现在的祭祀地乌丹柴达木(大朱穆札•格日勒•朝克图家西侧的沙梁半坡上)。

"金肯苏力德",包括一枚大(主)苏力德,两枚小(副)苏力德,上有色斯姆(三叉形的金属物),其古呼勒由黑马鬃制作,旗杆高13尺。两枚小苏力德均略小于大苏力德,其中一枚是大苏力德形状的缩小版,另一枚苏力德的顶端的金属主件是利剑形状。

在乌审旗乌兰陶勒盖苏木(镇)巴音敖包嘎查(村),——木华黎金肯苏力德,也称京肯苏力德。每逢农历五月十一,这里就变得格外热闹,人们不远千里万里赶来祭祀,顶礼膜拜苏力德,认为它是蒙古帝国杰出统帅国王木华黎的化身。

关于木华黎“金肯苏力德”的来历,经各方考证为大蒙古国时期成吉思汗的左手万户、太师国王木华黎的“军旗”,是战无不胜的象征。

1223年木华黎病故后,其陵寝葬于“京肯敖包”(原榆林市榆阳县,现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镇井克梁村),“金肯苏力德”矗立于“金肯敖包”前,由乌审旗畏兀儿津尔津部世代守护、供奉、祭祀,“他们认为,只要跟这枚苏力德在一起,就能够带来胜利,带来平安,带来吉祥”[4]。

清末顺治十六年(公元1649年),清庭实行分封制,将北元时期的鄂尔多斯分封为六个旗,“木华黎金肯敖包”所在地——伊和琪琪日嘎纳西梁,位于鄂尔多斯右翼前旗——乌审旗东南,长城以北,离特莫额图(即今陕西省榆林市)西北大约五十华里。

关于木华黎金肯苏力德北迁的原因或背景,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清末乌审旗王爷卖地所致。据民间传说,因乌审旗的蒙古王爷为了抽鸦片或是给慈禧太后送礼,多次将长城以北的地盘向当时的陕西农民租放或卖掉,开荒种田,旗内的蒙古族牧民不得不向北迁移。

一说是朝廷垦牧所致。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七年(1902年),山西巡抚岑春煊奏请放垦伊克昭盟和乌兰察布盟,得到慈禧太后的批准,世代供奉”金肯苏力德“的畏兀儿津哈然被迫北迁(娜米亚:《京肯苏力德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清光绪三十年(1905年),由于木华黎陵寝所在地开垦,象征木华黎“军魂”的“金肯苏力德”北迁,“文革期间”又送往成陵供奉,1984年乌审旗畏兀儿津部后裔将其请回乌兰陶勒盖镇巴音敖包供奉。 “金肯苏力德”祭祀,已历800年余年。

"金肯苏力德"以前由祭祀传承人札•格日勒•朝克图一家为主进行日常管理和祭祀。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金肯苏力德祭祀活动由乌审旗木华黎金肯苏力德供奉管理协会、木华黎祭祀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主办,苏力德文化牧家乐承办。

"金肯苏力德"祭祀现有内蒙古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

木华黎”金肯苏力德“祭祀地大殿外景

呼格吉勒,随父朋苏克学习木华黎祭祀礼仪,从1997年起主持祭祀活动,已成功举办大型祭祀活动30余次,编辑出版《木华黎神像祭祀》;

格日勒朝克图,随父学习木华黎祭祀礼仪,完整保存下来黑纛等圣物,从1991年起主持祭祀活动。

还有 鄂尔多斯市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

巴达仁贵,蒙古族,木华黎祭祀新一代传承人,从2006年起随爷爷和叔叔学习祭祀礼仪和研究祭祀文化,现已能够独立主持祭祀活动。

以上三人均为乌兰陶勒盖镇人。另外还有乌审旗级代表性传承人。

木华黎”金肯苏力德“祭祀地远景

金肯苏力德祭祀的基本程序为:由乌审旗木华黎金肯苏力德供奉管理协会负责人主持,举行颂祷仪式,随后敬献羊背子、酥油、酸奶、砖茶等祭品。

朱穆诵经祭祀

祭祀的经文有:《圣主祭文》、《伊金苏力德桑》、《成吉思汗祭词》、《苏力德祭文》、《金肯苏力德祭词》。

木华黎金肯苏力德信仰的信众,主要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木华黎后裔和蒙古族信徒,他们身着精美的民族服饰,纷纷向金肯苏力德敬献哈达和祭品,祈祷膜拜,祈求人丁兴旺、风调雨顺、草场肥美、五畜昌盛。与庄严神圣的祭祀活动一起进行的,还有蒙古族传统那达慕大会、商业交流大会等活动项目。

【本文源自 全球拜氏文化研究会会刊】

[1]那仁敖其尔:《苏立德信仰的本质及其魅力》,《成吉思汗廉政文化论文集》,2013

[2]据内蒙古乌审旗苏力德苏木塔赖乌素嘎查伊克萨柴达木毛布拉格察干苏力德祭祀区“苏力德展厅”介绍

[3]包塞吉拉夫:《试论蒙古族苏力德文化符号》,《鄂尔多斯研究专刊》

[4]娜米亚:《京肯信仰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4,第23页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