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对老师说:您怎么永远不显老呢?老师:臣确实有秘诀

公元1162年,宋高宗终于当腻了皇帝,传位给自己的养子赵昚,这就是后世称之为南宋最有作为、最有雄心的宋孝宗。他继位之后,自然是要重用自己的人,马上提拔自己的老师刘章,将他从外放贬官中召回朝廷,担任礼部侍郎。

这次重用,没有人敢说闲话,没有人认为是任人唯亲。因为刘章的才学实在是让人无话可说,在宋高宗绍兴十一年,他就状元及第,名满天下。成名不久,宋高宗让他在秘书省工作,并且教授两位养子的功课,这样他就做了普安郡王赵昚的老师。

这可是个前程似锦的工作,宋高宗没有儿子,赵昚迟早要继承皇位,刘章作为老师,也迟早要飞黄腾达。因此,很多人为了富贵,竞相拉拢他,其中就包括奸相秦桧。但是,刘章耻于秦桧的为人,始终不肯加入奸党,这让当时权势熏天的秦桧非常恼火。最终,刘章被排挤出朝廷,直到秦桧死了之后才召回来。

不过,刘章为人清廉正直,不党不群,因此遭到了小人的围攻。南宋朝廷的高官们,几乎个个都是外战外行,内战内行。他们对付不了金朝、西夏,但是窝里斗却是一把好手。不久刘章又被贬出中央,直到宋孝宗继位。

宋孝宗确实是一个英明的皇帝,他勤勉朝政,兢兢业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蚤夜孜孜不敢怠惶”。更令人振奋的是,他继位之后,就以太上皇宋高宗的名义为岳飞平反。此举不仅激发了南宋军民的爱国热情,更是为恢复中原做好了舆论准备。

宋孝宗确实在谋划北伐,但是南宋曾经屡战屡败,军民普遍都有畏战情绪,朝廷之中的主和派也比比皆是。宋孝宗也听说有人在背后对北伐的事情指指点点,便问自己老师刘章说:听说有人在背后笑话我,是不是有这种事情?(闻卿监中有笑朕者?)

北伐是大好事,刘章当然支持。刘章遭遇过几次贬谪,政敌也不少,完全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和宋孝宗的信任,将自己的对手摁在地上揍。可刘章却不这么想,当时宋高宗还在世,宋孝宗刚刚继位不久,为了不让复杂的朝局变得动荡,刘章很从容地回答道:

圣主所为,人焉取笑,若议论不同或有之。

这句话是告诉宋孝宗,您现在所做的,是圣主明君应该做的大事情,谁会取笑?也许有人会有不同的意见,但是这不应该成为北伐的阻碍,您也不必要放在心上。

刘章以博大的胸怀,化解了宋孝宗的疑虑,从此孝宗全心全意力主恢复中原的大计,并且组织了隆兴北伐。虽然由于各种原因,北伐没有达到目的,但是这也是南宋向强敌发出的怒吼,让金国从此不敢小觑南朝。

刘章始终获得皇帝的信任,坦荡无私、秉公直言,他后来担任礼部尚书,历仕三十余年,从没泄露过宫中的机密。更让人夸耀的是,他为官清廉,节俭度日,自己也对下属说:我没有别的长处,唯有勤俭而已。(书生无他长,惟菲俭自度)

在他的晚年,宋孝宗感觉自己的老师虽然年岁很大,却一直显得非常年轻,曾经很奇怪地问道:

卿年纪几何,为何容貌未衰,是否曾学道?

听到这句话,刘章几乎要笑出声来,他拱手向皇帝行礼,语重心长地说:我是一介书生,哪里学过什么道法,也没有什么出色的才能。只不过是善于自我约束,专于克制自己罢了。古时候,晏婴能做到一件狐裘三十年不换,别人都觉得不容易,然而我却觉得这不算什么。

这也是刘章作为老师,给宋孝宗的最后一课。当时南宋开始日益富裕,民风开始追逐奢华,刘章却格格不入,始终穿着粗布衣服。他告老还乡之后,原本准备用积蓄多年的俸禄修房养老,却看到老家有两个小孩溺水身亡,便捐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历时五年修了一座桥。为了纪念属羊的母亲,他命名为“贺羊桥”。

桥修好后,他的老宅却因为常年未修缮,淹没在尘土之中。刘章作为浙江龙游的名人,故居虽然没有了,但人们为了纪念他,特地修建了“状元坊”,还将多地命名为“状元里”、“清廉巷”。他的“贺羊桥”,历代修缮,至今还在,而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更是永远不会忘却。

喜欢请点击关注,天天为您带来有趣的历史。

参考资料:《宋史》、《龙游县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