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刘邦临死前的一道遗嘱,让刘姓江山得以延续三百多年

因为刘邦临死前的一道遗嘱,让刘姓江山得以延续三百多年

纵观历史,不难发现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非常有能力有本事,但是江山往往都会败送在自己的后代手里,或如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社会以后,秦二世而亡,或如明朝朱元璋建立大明数百年基业最后一样葬送在崇祯手里,不管最后的结局怎么样,开国皇帝都曾经风光过,都曾向世人展示着他们卓越的领导能力,洞察能力,今天要提到的一位开国皇帝是汉高祖刘邦,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刘邦死后,刘姓江山存续了三百余年。很多人在读这段历史时不免产生很多疑惑,吕雉为人跋扈有野心,对权力虎视眈眈,刘邦死后吕雉却没能闹出什么动静,没有发动宫廷政变,其实这得益于刘邦临死前的一道遗嘱,这个遗嘱挽救了大汉三百多年的基业。

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聊聊这刘邦临死之前留下的这道遗嘱,这是一道人事布局安排的遗嘱。

公元前195年62岁的刘邦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以萧何为首的相党和以吕雉为首的后党人心惶惶,都在考虑刘邦死后的布局。

刘邦这个人虽然快要死了,但是脑子还是很清醒,面对陪伴在他身边的吕雉他一句话也不说,吕雉这个时候可忍不住了,他旁敲侧击地问,以后大汉王朝的丞相谁担任比较合适?这个问题就是最直接最核心的,丞相作为国家的首脑机构,是天下官员的总指挥,统领百官,执行皇家纸意,某种程度上,丞相之位的确定影响还大于太子的确立。

萧何当时已经离死神不远了,刘邦萧何这个历史组合,即将卸下帷幕,刘邦死后,一个好的相国则是决定刘姓江山能否长存的重要因素,相国选得好,才能避免刘邦死后的宫廷政变,才能让汉朝长治久安下去。既然已经说到这了,刘邦只好回答说出了他的一个遗嘱。

人事安排上,刘邦表示,由曹参作相,曹参之后是王陵,王陵以后是陈平,周勃。同年4月25日,刘邦去世,吕雉秘不发丧,因为她准备动手了,尤其是刘邦提到的这四位,动手之前吕雉找到自己的情夫审食其,吕雉说道:这刘姓江山是众多将领拼了命换回来的,刘邦还在的时候大家服他,还算稳定,但是这刘邦一死,让他们向我的盈儿称臣,他们怎么会愿意,不如我先下手为强,除去后患。审食其什么也没有说,跑去问曲州侯郦商,郦商说这件事万万不可,陈平,灌婴,樊哙,周勃他们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一旦他们知道太后要对老臣动手,他们会直接举兵,那样大汉就没有了。审食其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回去赶紧告诉了吕雉,这才使得吕雉没有动手。但是这只是浅层次的原因,更深的原因就在刘邦遗嘱里的人事安排上,吕雉也不傻,凭借她敏锐的洞察力她明白了刘邦的用心,如果自己在刘邦以后动手,那样自己的儿子一样拿不到江山,控制儿子来控制权力的梦想就破灭了。与其这样,不如遵循刘邦的安排。

我们来看看刘邦的具体安排,曹参,首先考虑他当相国,他跟萧何一样尊崇黄老哲学,无为而治,无为就不会得罪吕雉,吕雉很难有导火索去发动政变,另一方面,萧规曹随,萧何制定的律法比较适合汉初休养生息的思路,曹参继承这一做法很有必要。再接着王陵,王陵能力一般但是固执,说好听的有原则,能够牵制吕雉,吕雉在他这碰了钉子必然会去问陈平找办法解决,陈平是个明哲保身的人,他嘴上会答应吕雉的各种要求,但是一旦惹毛了陈平,陈平又会去跟周勃合谋,这样一环扣一环,牢牢地牵制住吕雉。

吕雉死后,周勃带人诛杀了后党残留,让西汉免去了宫廷内乱,刘姓江山得以存在三百多年,更多的是多亏了刘邦遗嘱中的人事安排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