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世时地位低下并不得宠,去世23年后突然大红大紫

小珏说历史——《清妃传》系列二十二 请勿转载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刚刚登基还没有改年号的雍正皇帝,突然下了一道看起来并不要紧的诏书:追赠康熙敏妃为皇考皇贵妃,并将族人等由包衣拨出编一佐领。敏妃是康熙三十八年去世了,距离当时已经23年,雍正为什么这么抬举她呢?要知道,妃子之上是贵妃,贵妃之上才是皇贵妃,仅次于皇后。连跳两级,绝无仅有!

这还不算什么,更为神奇的是,敏妃去世的时候,已经归葬于景陵妃园寝,而雍正又命人将其从葬于康熙的景陵。当时景陵已经有康熙的三位皇后,再加上雍正的生母追谥皇后的乌雅氏,地宫已经人满为患了。敏妃开创了以妃子从葬帝陵的先例,又创下一个记录。

这一切,并非因为敏妃本人对雍正有什么恩德,而只是因为她生有一个好儿子,这个儿子虽然没有夺得皇位,却是雍正最为依仗的人。《清史稿》如实记录了这个原因:

雍正初,世宗以其子怡亲王允祥贤,追进封。

其实,敏妃叫做章佳氏,只是满洲镶黄旗包衣人,她入宫是一名普通的宫女,地位是处于最底层的。后来,康熙一再宠幸了她,她也很争气,一连生下了一男二女三个孩子,其中儿子就是怡亲王允祥。

不过,宠幸归宠幸,章佳氏在宫中的地位却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只不过由宫女,变成了庶妃,依旧没有名分。庶妃只是不用做杂役,地位并不见得比宫女高到哪里去,甚至连自己抚育儿子的权利都没有。这与德妃类似,当时她没有封号,刚生完雍正之后,就交给贵妃代为抚育,直到贵妃去世后,十一岁的雍正才回到已经有封号的母亲身边。

然而,与德妃不同的是,章佳氏即使生了三个孩子,依旧没有得到康熙的关照。她在世的时候,始终没有得到封号,终其一生,只是庞大后宫中默默无闻的一个。敏妃这个称号,也不过是在她去世时,清廷按照惯例给追封的。《清圣祖实录》记载:

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卒,闰七月初二帝谕曰礼部:妃章佳氏性行温良,克娴内则,久侍宫闱,敬慎素著,今以疾逝,深为轸悼,谥为敏妃。应行礼仪,尔部察例行。

但是,在生前被人遗忘的敏妃,却在23年后突然大红大紫,这不得不说她的儿子允祥。允祥就是胤祥,康熙的皇十三子。他是难得的人才,不仅文化素养高,而且十分神勇。有一次伴随康熙打猎,突然遇到了一只猛虎,别人都吓得胆战心惊,而允祥却面不改色,持刀反而向猛虎刺去,当事人吓得目瞪口呆,啧啧称奇。

不过,后来允祥卷入了夺嫡之争,失去了康熙的信任。具体为何事,在清朝文档中已经没有记载,很可能是为了皇四子胤禛出头。当胤禛隐忍到最后,终于成为了“九子夺嫡”的大赢家,而允祥却终康熙一朝,既没有受封,也没有得到重用。

康熙不用允祥,雍正却将他当作自己的左膀右臂。雍正刚刚继位,允祥就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并出任议政大臣。他是雍正朝的台柱子,而且并不像雪藏了多年的人,处理政务样样得心应手,也全心领悟了雍正的思路。雍正为人刻薄寡恩,对于竞争对手哪怕是亲兄弟也毫不留情,唯独对于允祥,却是友爱有加,坦诚相待,是不多见的君臣和兄弟的关系。雍正不无感慨地说:

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

这份感情,从允祥与雍正的少年时代就开始了,雍正在追悼允祥时透露,当年就是他手把手教习允祥功课,两人同为底层妃子的儿子,同病相怜又互相扶持,共同面对了康熙时诸子争斗的残酷局面。允祥以一辈子的忠心报答了雍正,而雍正则尽其所能对待这位弟弟。

所以,在雍正之处,说拉拢允祥也好,说善待弟弟也罢,对于允祥的生母章佳氏自然要大张旗鼓的优待。

喜欢请点击关注,天天为您带来有趣的历史。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圣祖实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