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玮 | 数据是会骗人的

张佳玮

生于无锡,后居上海,现住巴黎。

自由撰稿人。

豆瓣、知乎、虎扑、天涯知名作者

捉云捞月

世事或如时光或如钱,逐手便尽,过了也只好算了。云月在天水,其实亦无迹,假装弄来看一看,图个好玩,您就假装看看吧。

指鹿为马,一般用来描述秦二世昏庸与赵高的跋扈,然而这次行动,也是赵高的服从性测试——就像许多领导在酒局上借酒装疯,看下属听不听话。赵高当日指鹿为马时,有附和他说是马的,也有直言说这是鹿的——之后,赵高把说是鹿的都给修理了一遍

“支持您的人有98%!”“不,支持您的人只有5%!”任何正常人听到这组对比,都会吓死吧?

1996年春天,俄罗斯的诸位商业寡头打算跟叶利钦先生——当时正预备参选总统——摊牌。俄罗斯私有化之父、当时的副总理丘拜斯直白地说:“你的形势不容乐观,你的支持率只有5%。”

在场的俄罗斯传媒大亨古辛斯基回忆说,叶利钦根本不相信:“绝对不是真的!”——他身边的人们总在告诉他,他有98%的支持率呢,俄罗斯人爱戴他。

类似的故事,在俄罗斯/苏联并不少见。1980年代,后来的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管理莫斯科的蔬菜供应,发现因腐烂、变质、盗窃等引发的蔬菜损毁率超过30%,但报上去的数据则是1%:因为苏联制度太优越了,怎么可能有高于1%的损毁率呢?

为了提高下头的积极性,避免下头偷窃,卢日科夫想了点法子,其中一个是:只要损毁率低于30%,多出来的份额,管事的人可以分一半——换言之,“你们别偷菜,好好地供应菜,赚的钱你们可以分一点儿,给你们点甜头!”这举措立竿见影,随后很自然地遭遇了批判:“这是资本主义行为!”但取消这个行动也不对劲,因为,“之前不是1%的数据吗?!怎么忽然变差了?!”

领导们最喜欢的就是知情权,但层级关系一多,知情权很容易就没了。中国有个名故事,指鹿为马,一般用来描述秦二世昏庸与赵高的跋扈,然而这次行动,也是赵高的服从性测试——就像许多领导在酒局上借酒装疯,看下属听不听话。赵高当日指鹿为马时,有附和他说是马的,也有直言说这是鹿的——之后,赵高把说是鹿的都给修理了一遍。于是后来赵高派人杀秦二世时,无人可挡;秦二世还糊涂到问一个近侍:“怎么不早点告诉我?”近侍答:“我不敢告诉您,才得周全;早告诉您,那我早死了,哪还活得到现在?”

秦二世贵为天子,所看到的数据,也有许多是假的呀。可见昏君之昏,许多并不是多蠢,而纯粹是信息不对等,或者干脆就没有正确的数据。

王小波说过一个段子:中亚古国花剌子模的风俗,凡是给君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给君王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这事其实自古皆然。三国时有一位叫国渊的,其著名事迹是不吹牛,如实上报军功,居然载之史册。只因为当时报斩获数字,以一为十,数字都要加个零的;不虚报,已经算高尚了。

有些统治者这方面是聪明的,知道靠数据定赏罚有利于鼓舞人心,但不能一概论之。更多的统治者,只好另插眼线搞情报工作了。康熙朝有密折奏事,就是在当地收集数据。例如,当过户部尚书的王鸿绪所密奏的,多是钱粮、铸钱、盐政等事,如曹雪芹爷爷曹寅的大舅子李煦,那就是雨水、收成、米价、疫病、民情等。康熙五十八年六月有一个奏折:“窃奴才所种御稻一百亩,于六月十五日收割,每亩约得稻子四石二斗三升,谨砻新米一斗进呈。”

——那就是将亩产与收成呈报上头了。史量才先生《称谓杂记》所谓“俗民或直以百斤为石,或作担”,那么大概亩产是423斤。即,康熙也是需要点眼线,才能确认稻子亩产的。

这点事却也不奇怪:东汉后期的皇帝,唐朝中后期的皇帝,明朝末年众所周知的天启,都对宦官很有兴趣。不是宦官多有才华,只是宦官权力出诸皇帝,离了皇帝没意义,所以用起来比藩镇权臣外戚,那要放心得多。

题外话一句:宦官近侍、大臣贵胄,一旦过于亲近,那也离倒霉不远了。

上头说的李煦与曹寅这二位,在江南给康熙当眼线,保证知情权,康熙下江南,他们接驾四次——后来《红楼梦》里王熙凤跟嬷嬷说江南甄家所谓“独他们家接驾四次”,就是这个意思了。但雍正二年,李煦被抄家;三年后发配去吉林,冻饿死于当地,囊中空无一文。

给领导提供完美的数据支持,也不一定就能善保始终哟!

看天下421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