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为什么到死都不敢称帝呢?不敢称帝的原因是真样的吗?

司马懿历经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代主人公,曹操、曹丕时代,司马懿身份低微、备受压制、没有实权。到了魏明帝曹叡时代,司马懿才诛孟达,扛孙权,拒诸葛,平公孙,通过不断的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建立功勋,逐步接触到了军权。但也受到曹睿的压制,并未掌握太多的实权。

司马懿终生为文官,虽领兵和诸葛亮多年鏖战,但军事水平也就那样,终其一生也只是掌握了雍凉地区的兵权,军队系统安插自己势力的人马,也只是部分掌控,通过了三代父子的努力才掌握全军。

魏明帝曹叡病逝前托孤给曹爽和司马懿,此时曹魏政权的文武大权仍然掌握在曹氏、夏侯氏手中,以及部分忠于曹魏的文武臣僚的手中。面对着曹爽的步步紧逼夺权,逼得司马懿只能够采取忍让、称病不朝避祸,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掌握禁军,司马昭、司马孚的官职也被曹爽架空或借机贬掉,司马懿的部分故旧,一直受到曹爽的打压。这说明司马懿此时的权力还是相对薄弱的,只能等待时机以观后变。

司马懿在家装病,甚至装出又聋又哑、老态龙钟的样子,一退再退的策略之下,曹爽被司马懿成功麻痹,加之曹爽当权后,大肆打压司马懿、蒋济、高柔、王凌等曹魏元老,从而引起元老们的集体反对,也正是在这些曹魏元老的默许和支持下,公元249年1月司马懿乘着曹爽及其党羽跟随魏少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拜曹叡、都城洛阳空虚的时机,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一举摧毁曹爽阵营,控制了曹魏政权。

司马懿通过兵变实际上掌控了京畿地区的卫戍军队,但是在西域,东北,北方,东吴前线仍然大量存在着忠于曹家的五子良将的后代的部队,“淮南三叛”就是明证。

当时外部有魏蜀吴三国、南方部落、西南蛮夷、东北部族以及西北戎狄这些地区的各小国并存。最关键的一点是曹丕复通西域后,曹魏基本上处在被围困的状态。蜀吴两国实力上不如曹魏必定一起呼应,西北、东北也是虎视眈眈。

公元250年春开始,司马懿就久病卧床,油尽灯枯,不敢篡位称帝,全因“实力不够”。司马懿如果称帝了,可以威震一时,但是自己的儿孙尚不能服众,将来如何继承大位,所以不如让自己的儿孙放手去博把能做的事都做了,将来立了威立了功再去称帝更能服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