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石灰吟》|于谦的一语成谶,是英雄的担当!

有一人,他不抽烟,不喝酒,更不烫头。他力挽狂澜,扶大厦于既倒,他砥柱中流,安社稷于濒危。他便是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的明朝少保于谦。而他少年时作的一首诉志般的《石灰吟》,一语成谶,每次读完,都倍感惋惜。

全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少年于谦作诗

翻译:石灰石都是经过千万次的捶打和凿击才从深山中开凿出来,对它而言烈火焚烧也就是寻常事而已。即便是粉身碎骨,石灰石丝毫不惧,只想要将自己的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古代的烧石灰

你能想象,这是于谦在少年时所作的诗吗?说是在他寒窗苦读时,某天于谦路过一座石灰窑,看到工匠们煅烧石灰。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这场景让他深有感触,想到了自己的远大志向,便借石灰吟诵出了自己的志向。

于谦画像

全诗都在赞石灰,于谦把自己内心想要为国尽忠,不惧生死的情怀都放到了石灰身上,表示自己也准备像石灰石一样,为了国家奉献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高尚的情操,他坦荡的气节,他无比的决心,都在诗中得以体现,让人敬佩。但一想到于少保他那精忠报国却又含冤受屈而死的生平,坐在书桌前的我只能发出一声长叹。

于谦被冤杀

“建议南迁之人,该杀!”当土木堡惨败的消息传来,北方的狼族即将杀到北京城下的危机时刻,在贪生怕死的懦夫高呼逃命的时候,是于谦站了出来,义正言辞,掷地有声!晋朝南渡了,于是五胡乱华后,中原百年沉浮,宋朝南渡了,于是苟延残喘,窝囊委屈了百年。北狄来袭,军队溃灭,国都动荡,人心惶惶,提议南窜。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仿佛前代的旧事又一次上演,只是这一次,有英雄挺身而出,拔剑舞中庭,浩歌振林峦!

国家存亡之时需要英雄挺身而出

在于谦的调度和指挥下,明朝后备军守住了北京城,打败了歼灭明朝主力军的草原铁骑,于谦正式成为了我们的民族英雄,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于谦之志,便如他在《石灰吟》中说的那样吧。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或许,北京保卫战时的于谦,心中就已经做好了玉石俱焚的准备吧,抱着必死的心,向死而生!

北京保卫战

可是,立下了不世之功的于谦,为官清廉,两袖清风的于谦。在权力变动的朝廷中央,被曾经建议南迁的懦夫小人构陷,被土木堡大败之后还被俘虏了的明英宗朱祁镇冤杀。因为你的自大于无能,差点葬送的江山,是于谦守住的好不好,朱祁镇,你要脸吗?而于谦于少保,为了国家,终是如了他的少年之志,粉骨碎身了,清清白白的名声也确实留在了人间。

电视剧中明英宗朱祁镇

殉国忘身,舍生取义!宁正而毙,不苟而全!这是于谦的书斋中,他对文天祥的赞词,我以为更是他自己的写照!

于谦与文天祥

传说于谦出生前,他父亲于仁梦到文天祥对他说感动于他们家对自己的供奉,也敬重他们家一门忠义,所以准备转世投胎到于家。于仁在梦里连忙口称说不敢当。于仁醒后,于谦就出生了。所以于仁给儿子取名“谦”,就是“以志梦中逊谢之意”。我以为有这样的民间传说,其实也正是说明在我们百姓心中,于谦和文天祥的地位是相同,是配得起万家香火的。

于谦于少保,万世不朽!

于少保,在我看来,您的气节不输文丞相。您的功绩,即便是文丞相也会认可吧,文丞相赴死与国难,而您,扭转乾坤,续国运二百载。就如同《明朝那些事》的作者当时明月说的那样。于少保,您的伟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证明,您的一生就如同您的这首《石灰吟》,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万世不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