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砚斋滴露研硃“泪流满面”批阅红楼:石破天惊鬼夜哭

一、滴露研硃,批阅红楼

脂砚斋这位最早的《红楼梦》评者,其心绪与作者相类,他怀着十分虔诚的心境先后多次评批《红楼梦》,写下了数万字的评语,这些评语具有十分重要的资料价值,其中不少具有深刻的思想艺术见解,是了解《红楼梦》的一把钥匙,具有特殊的地位。

滴露研硃批阅红楼(李怀通供稿)

二、石破天惊鬼夜哭

脂砚斋曾形容曹雪芹之《红楼梦》是“石破天惊鬼夜哭”。惊天地,泣鬼神是也!曹雪芹写人叙事是“追魂摄魄,传神摩影”,字挟风雷,韵成金石,血透纸背,身世两忘。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三、秉刀斧之笔,具菩萨之心

脂批有言:“是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这是对曹雪芹文学艺术几乎毫不保留的评价。

曹雪芹画像

上述脂砚斋的这段评语,是对《红楼梦》语言艺术的高度评价。《红楼梦》的语言整齐简洁,形式多变,音韵和谐,形象丰富,饱含情意,使人望文而生情,听音而觉美!

四、“情情”与“情不情”

“情情”者,即“用情于多情者的人。”脂砚斋曾指出“黛玉情情”。即她对世间之有情之物,能以痴情去体贴,也即是“传情入色”的内涵。第一个“情”字为动词。

林黛玉(剧照)

“情不情”,意即指宝玉不但能种情于有情之人,甚至也用情于无情无知者。泛爱之情若此,警幻才谓之“意淫”也。“情不情”,第一个“情”字为动词,即“用情”。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此即脂砚斋之精论也。

五、且说贾宝玉“囫囵不解”

脂砚斋在十九回批曰:“余阅《石头记》中至奇至妙之文,全在宝玉、颦儿至痴,至余囫囵不解。”对宝玉其人,他还说:“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不肖,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无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碌平常,说不得情痴情种”。

贾宝玉(剧照)

确实,在宝玉身上存在着许多互相冲突又互相关联的诸种因素,人物的复杂性显示出典型的光辉。总之,人们对贾宝玉说不清是何等人物,都为“囫囵不解”而烦恼,这就是宝玉魅力最强之处,也是宝玉个性特征。

贾宝玉是不能用正邪、美丑、新旧、善恶妄加评论的,或可认为他是对列祖列宗的价值期待背离多于认同的不肖子孙。囫囵者,完整也,立体也,多元也,多侧面而由表及里也,可会意而不可言表也。实为古今未有之人。

清代版《红楼梦》插图

六、封建悲歌歌一曲

脂砚斋悲哀贾府繁华不再,后继无人,作诗抒愤,叹息“燕山仍旧窦公无。”窦公者,五代周时大官僚,他有五子俱教育成材,科举得中,是封建时代理想的家庭,被传为美谈。对照贾府后继无人,脂砚深有感触,并深深期望于未来能有窦公再现。有诗曰:“请君着眼护官符,把笔兴衰说世途。作者泪痕同我泪,燕山仍旧窦公无”。可惜贾府子孙不肖,都无指望,惟宝玉略可望成,反成了叛逆者,奈何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