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问袁天罡昭陵的未来,袁天罡一句话让太宗心安

唐太宗问袁天罡昭陵的未来,袁天罡一句话让太宗心安

袁天罡是唐朝初年知名的预测术士,他可能是在这方面有天赋 ,因此据说他跟他的爱徒李淳风合作,写了我国四大预言书之一的《推背图》。《推背图》预测了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大脉络,记住,仅仅是脉络而已,并没有详细的预测经过。关于袁天罡,后人用了神话诸葛亮的方法对他进行了包装,这也许是因为袁天罡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但是正式的历史书里很少记载他,所以口口相传了他的很多故事。但在传说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夸大和传奇的产生。今天讲一个历史故事,是袁天罡给唐太宗李世民预测唐太宗的陵寝昭陵的事。您要是看正史,就去看24史,这里只是稗 官 野 史。

据说唐太宗在春秋鼎盛的时候,就开始物色风水宝地,修建自己的万年陵寝昭陵了。前前后后修建了几十年,光是大规模修建就持续了14年,修建出来的昭陵,简直是壮观无比,光是地面建筑都有几十平方公里的范围。昭陵的玄宫凿建于九嵕山主峰南坡的山腰间,在山峰底部建地下宫殿,连同规划的给开国文武的葬墓区域在内,绵延数十里,气势宏大,蔚为壮观。昭陵的地宫就是一座藏宝殿,也可以说是藏宝洞,里面稀奇珍玩应有尽有,贵重东西数不胜数。唐太宗喜欢的宝贝,为了确保能陪葬,怕子孙们埋葬他的时候“偷工减料”,在他活着的时候已经命人搬进了地宫。

这么富丽堂皇的昭陵,唐太宗首先想到的是防盗,因此制定了严格的保护机制,严格到什么程度呢,如果有人不小心折了陵区的一根树枝,按律当斩。但是唐太宗更担心的只有一件事。唐国在的时候,那昭陵肯定是固若金汤,但一旦唐朝灭亡了,昭陵不免沦落为一片衰草枯杨,农人耕地,放牛娃放牧的地方。唐太宗李世民是饱读史书的,对这些事那肯定是有一定预测眼力的。

唐太宗知道没有不灭亡的国,没有不被盗的陵墓。但他想知道具体的时间点,到底什么时候自己的陵墓会被盗。于是就把袁天罡和李淳风这帮术士喊来议论议论。问了半天,也没有问出个所以然来,最后唐太宗多次强调:朕赦免你们无罪!袁天罡才说:“只要大唐健在,就没有人敢打昭陵的主意,但一旦大唐不在了,昭陵这座宝库,肯定会招来不少觊觎之徒。”

唐太宗听后陷入了深思,袁天罡说的没有错,看来还是曹操聪明啊,地面不封不树,或许可以躲过一劫。唐太宗又问袁天罡和李淳风:“爱卿们看,昭陵何时被盗?”

对于要确切回答这个问题,真是个难事,因为袁天罡和李淳风怕说出来后,“朕赦你无罪”就变成了一句屁话,该杀还是要杀的,晚年的李世民非常多疑。因此二人面面相觑,不敢回答,其实以袁天罡的能力早就占到了。袁天罡灵机一动说:“陛下暂等一日可否?隔一日,臣就知道分晓。”太宗准凑。

袁天罡和李淳风回去后一起商量对策,李淳风说:“天意难挽,陛下一定要知道确切,当如何是好?”袁天罡道:“你还记得推背图之事么?我们可以用打哑谜的方式,或者暗语的形式告诉陛下,只是这暗语要说的光滑圆润,方可无虞。”经过袁天罡和李淳风一天的琢磨,终于想出了八个字。

第二天李世民已经急不可耐了,等看到袁天罡和李淳风来,就麻溜的问:“二位爱卿,可有结果了,朕的陵寝何时被盗?”袁天罡面露难色,唯唯诺诺的说:“回陛下,臣等愚钝,只占到了一句谜语,八个字,解读后方知昭陵何时被盗!”唐太宗道:“爱卿速速说来,无妨!”袁天罡说:“猪会上树,不见猪尾!”

唐太宗一听,心想这都是什么暗语谜语啊,又是猪,又是尾巴的。不过太宗考虑片刻,觉得大吉:猪和龙有关系,古人也喜欢把“玉猪龙”作为吉祥物;而猪会上树则意味着那天永远不会到来;不见猪尾巴,则也不可能啊,猪的尾巴最结实了,拎着尾巴,可以把猪提起来。综合考虑后,李世民窃喜,感觉非常心安,赏了袁天罡和李淳风。

其实,袁天罡说的这句谜语,暗含了后世的两个人物。一个是朱温,朱跟猪同音,而树则是指大唐的国姓:李。李是一种树,“猪会上树”暗喻朱温灭唐。而“不见猪尾”则是指朱温的名字的末尾一个字:温。五代时期出了个人物,叫温韬,刚好温韬的姓是“朱温”的尾字,这就是猪尾巴的意思 。“温韬”的“韬”字本义是韬光养晦,也就是藏起来的意思,这就是“不见猪尾”的意思。温韬是五代梁国人,他趁战乱之时,率领手下疯狂盗挖唐皇陵,关中地区大小唐朝墓陵无一幸免,昭陵也不例外的被盗了。至此,袁天罡和李淳风的八个字的预言成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