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农两万斤西瓜被偷偷砍烂,幕后真相让人惊呆!

6月30日,河南登封瓜农王彦明辛苦大半年、用来维持全家生计的两万多斤西瓜被人恶意砍烂。

这种就是螃蟹定律一样见不得别人好的心理,你过得比我好,我就受不了;只有你过得惨淡痛苦,我才能与你惺惺相惜。

当一只螃蟹要向外爬的时候另一只螃蟹一定会死命把他拉下来,我没有出去,你也甭想出去,螃蟹就是这样自私,这样横行霸道。

更有意思的事实是,人也一样,而熟人之间的恶意往往反而比陌生人强很多。

《来自星星的你》千颂伊说的话让人记忆深刻:“听说人心就是如此,看到处处地方比自己好的人,不是想着我也要去那里,而是你也来我这泥潭里吧,下来吧,下来吧。”

1

他靠运气,我靠实力,双标不动如山

鲁迅说,中国人很多都见不得别人过好日子,自己没的,若别人有自己就会心生恨,若别人正极力追求一个自己没有却也十分想要的东西便会极力撺掇说:此物不好。

这大概就是国人的劣根性,“见不得人好”可以说是一个全民级的现象。

看到朋友在朋友圈分享自拍,就吐槽这图大概p了几小时,或者p了还丑那真没救了;

看到同事升职加薪了,就讽刺不是溜须拍马有一手,就是潜规则有一腿,心机比不了;

看到有人结婚,就肯定那女生肯定是马蓉、翟欣欣一类,一个为了钱一个为了色;

看到别人是人生赢家,就看不惯说赚黑心钱,或者顶多运气、机遇好,没什么大不了。

“见不得别人好”从本质上来看都是对他人极度刻薄的表现,所谓的吐槽却是满满的恶毒。

因为骨子里对社会资源和财富的极度焦虑,导致我们对周遭环境敌意太重,所以本能地用恶意揣测他人的状态。

古语有云:别人成功靠运气,我成功则靠实力。别人失败他傻逼,我失败则怪时运。横批:双重标准不动如山。

大衣哥朱之文走红后,曾一度与村民闹僵。

平日里那个一同吃喝一同下地的农民,一夜间成了上过春晚的大明星,起初还能引以为荣,久了便份外眼红。

朱之文回家乡修路,村民不领情,嫌为村民贡献得太少;借出去的钱,村民不愿意还,觉得有钱借他们理所当然。

还是那片地,还是那群人,不过是因为他换了一条人生轨迹,情义就不再了,满是嫉妒和不爽。

还有更甚者“我买了20粒避孕药,磨成粉放进室友的饭里”。一个女孩说自己买了二十粒避孕药,磨成粉,分批放进了两个室友的饭里。

这真是让人直冒冷汗,对朝夕相处的室友做出如此令人发指的事情,多大仇多大怨。

有的人得不到,比不上,所以就索性毁掉自我和他人;有的人只懂得索取,不懂得进取,所以越变越贪婪。

2

群氓:没有规则意识的国人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的笔下描述了这样一群人:群氓。

他们并没有犯什么伤天害理的罪行,为的只是图自己的小便宜、或是盲目从众,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导致了整个社会群体的混乱和道德的滑坡。

20世纪90年代,“安利(Amway)”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作为一家排名世界500强,它的“无因全款退货”制度非常独特,并且被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另眼相看。

然而,正是这家巨型企业,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壤上,竟遭遇滑铁卢般的惨败。

这项制度在美国一直是安利公司的信誉保证,退货率微乎其微;然而在中国,“精明”的国把刚买的产品倒出一半,然后去要求全额退款,安利曾一度亏空。

与西方相比,中国人没有规则意识,鲁迅笔下,雷峰塔的轰然倒塌,归功于每个“百姓”的功劳,每个人贪一点小便宜,抱一块砖回家,造就了一个悲剧。

在这个提倡“不走寻常路”的年代,规则,好像就是用来打破的,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守规则的人得到好评,破坏规则的人赢得一切。

知乎看到一个帖子:“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因为孩子会问妈妈,为什么我排了半天队,那个人插队只用一秒钟?

为什么我复习了这么久,别人一张小抄就比我的成绩好?

为什么我要等红绿灯,其他人却可以直接过马路?

为什么勤劳致富这么难,腰缠万贯的总是贪污犯?

这些问题真是句句戳心,直白地说,我们的惩处模式是有问题的。那些没犯错的人有时却需要赔付金钱和时间,那些无视规则的人却总能有意外的收获。

这从客观上“鼓励”了对规则的破坏和蔑视,当这种意识被内化之后,一切就变得无序起来。

3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关于嫉妒,西方人的表现是:你比我好我就努力提高自己,设法超过你;而国人表现是:你比我好我就设法败坏你把你拉下来,使你不如我。

关于规则,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规则,人人都应该遵守,不得强词夺理;而国人的思维则是:质疑和挑战,以此来证明自己的独特。

别把自己的眼红和嫉妒当做亮点,这只是自私而已;别为不守规则而沾沾自喜,这只是龌龊罢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