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通宝哪个版本价值最高?一枚价值百万!

朱由校:明朝倒数第二个皇帝,明光宗朱常洛之子,亡国之君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哥哥,虽然是皇帝,却喜欢做木匠活,信任自己的奶娘客氏,致使客氏与大太监魏忠贤专权,迫害东林党人,凡此种种,一看就是昏君的标配啊,今日不是为了给他翻是不是昏君的案,咱们不管他历史功过,只是来看看这个可怜的少年天子一辈子都经历了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他一生的一些时间节点:

他老爹朱常洛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被封为皇太子(明光宗朱常洛一辈子都不受他爷爷明神宗朱翊钧待见,一直担心明神宗改立皇太子,而偏偏明神宗还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一直到万历四十八年才挂掉,也就是说朱常洛同学战战兢兢的当了一十九年的皇太子)

朱由校出生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

朱由检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1611)(明光宗成年的儿子只有朱由校和朱由检这哥俩)

朱由校的亲生母亲王氏逝世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此时朱由校虚岁十五,实岁十四)

明神宗逝世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

它老爹朱常洛终于熬到当皇帝了,可惜才当二十九天皇帝就病逝了(史称一月天子,这一年还是1620年,接连在两年内没了母亲、没父亲,此时朱由校虚岁十六)

一个虚岁才十六的少年就这么成为了一个帝国的皇帝,我不能去评价他做皇帝是否成功,但是透过史书字里行间中所能看到的记载,所能感受到的他不过是个缺爱的小少年

这和他在位短短七年间做了几件事情不难看的出来:

自己的老爹才当了不到一个月皇帝就挂了,朱由校还给明光宗朱常洛补铸了一年的年号钱(当然这可能只是明面上的孝顺,但是在明朝可没这个制度的,从同样是只当了一年皇帝的明仁宗朱高炽的年号钱“洪熙通宝”存世非常稀少来看,史书上也没记载他儿子明宣宗朱瞻基给他补铸过年号钱)

天启年间,当过朱由校奶娘的客氏和大太监魏忠贤专权,我所看到的只是一个失去了双亲而对从小带大自己如同母亲一样存在的奶娘的依恋

史书上记载朱由校和朱由检两兄弟感情很好,1621年(天启元年)朱由校登基,次年就封朱由检为信王,一次朱由检和朱由校开玩笑说:哥哥,什么时候让我当皇帝,朱由校居然笑道:过几年就让你当(看看朱由校这个乌鸦嘴),这要是放在清朝,你跑去自己皇帝哥哥那里要皇帝当,人头没落地就算不错了,还想当皇帝

天启七年(1627年)朱由校落水生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二十三岁(也算英年早逝),终于轮到朱由检当皇帝了,可惜明朝在朱由检这个勤劳的小蜜蜂手里以高铁般速度被带到沟里去了,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时候铸造的年号钱币“天启通宝”,有小平、折二、当十的大钱,背文复杂,版式众多

当十的大钱背文都有好多种:背上十、背镇十、背十一两、背密十一两等等

徐“天启”,元末起义军首领徐寿辉所铸。徐寿辉,卖布出身,今湖北罗田县人。也是靠红巾军发家,当时所创立的政权,实力仅次于韩林儿的“大宋”政权。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徐寿辉以汉阳为都城,改元天启,次年又迁都于江州,改元天定。上图的“天启通宝”就是当时的铸币。楷书对读,光背;币值,分小平、折二、折三三种,制作十分精美,其钱体厚重足值,铜质精良,形制仿照元朝的至正通宝。“启”字首笔与二笔相连,与明天启文字有别;其书法端庄遒美。

当时发行这种钱币的地方,仅限于徐寿辉占领的长江中游地区(江西、湖北等地),行用一年即止,目前“徐天启”存世不多;尤以折二钱最为少见,篆书折二更是被列为古泉五十名珍之一 。

明“天启通宝”,明朝的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所铸;该钱铜质一般,楷书对读,除了光背外,钱背还有记星月、记地、记重等各种文字,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四种,品种繁多。铸量大,流通也广,是明代流通最多的钱币之一,至今时有发现,除了极少数罕见版本,大多数市场价不过百八十元,甚至十几元。

不少钱币爱好者由于缺乏历史知识,只知道有明代天启通宝钱,所以凡见到带有天启年号的钱,都认为是明朝的“天启”;从而错过了古泉大珍“徐天启”。

两种“天启通宝”钱乍看相似,很容易混淆,其实还是有区别的。首先看钱币的材质,徐天启”质地为紫铜,略呈红色;而“明天启”绝大多数为黄铜质,略呈黄色,极少呈紫色。因此,看到颜色发红的天启通宝就要留心了。再者看版别,“徐天启”版别很少,背面没有标记,只有楷书和篆书两种;“明天启”则是楷书和不规范宋体两种,除光背外,还有纪地、纪值、纪重等七、八十种,版别十分复杂。还有就是看版型,“徐天启”外轮较细,厚重足值,铜质精良,制作十分精美。而“明天启”外轮显阔,因铸量较大,小平制作难免敷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