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蒋介石发表抗日宣言: 牺牲到底, 抗战到底

1931年的9月18日,日寇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从那天起,中国人经历了14年江河沦陷、生灵涂炭的苦难岁月,那一天,开启了中国14年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抗战史。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7月8日,中共从延安发出通电,号召国共合作,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日寇侵犯中国东北广大地区,并逼近华北,不断制造事端。蒋介石不得不实行多项重要措施,其中包括邀请全国各派代表、无派知名人士及大学校长等参加“庐山谈话会”。

出席庐山谈话会开幕式的共158人,除了拥护精诚团结、一致抗日的方针,人们还希望政府在言论自由、新闻检查、国防教育等方面速予改善。

正是第一天谈话会的热烈气氛促成了蒋介石在第二天发表"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这一措辞空前激烈的讲话。

7月17日上午,面对上百名各党派代表和各界名流,一身戎装的蒋中正郑重宣布,此时已经到了关乎国家民族兴亡的最后关头,他说: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够博得最后的胜利。

对于卢沟桥事件,蒋也明确指出:这一次事件并不是偶然的,从这次事变的经过,知道人家处心积虑的谋我之亟,和平已非轻易可以求得。眼前如果要求平安无事,只有让人家军队无限制的出入于我们的国土,而我们本国军队反要受限制,不能在本国土地内自由驻扎,或是人家向中国军队开枪,而我们不能还枪,换言之这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蒋还呼吁: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因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庐山谈话在全国引起了民国肇建以来最为热烈和一致的响应。毛对此评论说,蒋在庐山发表的《抗战宣言》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为国民党当年以来在对外问题上的第一次正确宣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