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一战让国家走向灭亡,背负两千多年“废物”骂名,绝不是废物

我们都知道“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说的就是战国中后期发生在秦国与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中赵军的统帅赵括。而胜利的一方,秦军统帅白起则一战封神。赵括则背负了2000多年“废物”的骂名,但事实证明他绝不是一个废物,草包。

战国时期,秦国经历了变法而强盛,一时无人能与秦军争锋,直到赵国的国君赵武灵王进行穿胡服习骑射的军事改革,由此赵军战斗力几何式增长,成为了唯一能与秦人抗衡的军事力量,双方的大战一触即发。

公元前260年,秦国倾全国兵力由名将王龁率领向赵国杀来,赵军则由老将廉颇率领,双方摆开阵势都不轻易出击,由此形成了僵持局面。廉颇是久经沙场的名将,他明白正面交锋,赵军毫无胜算,固守方为上策。于是他凭借地形优势,修建了类似长城的防御工事,一时秦军进退失据。经历了两个月的拉锯,赵国的粮草供应出现问题,此时正是农忙的季节,赵国的劳动力都在前线,严重影响了生产。赵孝成王被逼无奈,只能命令廉颇出战。廉颇从战略角度拒绝了赵王的命令,由此君臣产生嫌隙。

秦国方面日子也不好过,但由于国力的强大尚可勉力维持,他们也清楚毕竟自己是千里奔袭,不尽快结束战争,目前的僵局也不是长久之计。当听说了赵国君臣失和,秦人觉得有机可乘就采用离间计,派人鼓吹赵奢的儿子赵括如何了得,是秦国的克星云云。赵国国君如获至宝,让赵括走马上任,统帅45万赵军。其实赵括虽不如吹嘘的那么神勇,但也不是无能之辈,而是经历过实战检验的。

坦白讲如果秦军的主帅依然是王龁,即使赵括不敌,也不至于全军覆没。可秦军也不按套路出牌,也临阵换帅,换上了东方六国的噩梦煞神白起,最不地道的是,保密工作做得好,使赵人觉得对方主帅依然是王龁。为了避免被替换,赵括以赵王速战速决的旨意为指挥思想,当白起略施小计卖个破绽,赵括就命令全线出击,结果赵军反而被分割包围,成为了瓮中之鳖。

秦国国君听闻赵军被包围的消息,迅速行动起来,他决定孤注一掷,命令全国15岁以上男子全部入伍,秦人清楚如果就此一举全歼赵军主力。则普天之下再也没有能阻止他们一统天下的力量了。

在绝境中,赵括血液中遗传的名将基因和血性被激发,他不甘坐以待毙,而是趁赵军还有一定战斗力,决心拼死一搏。在被围困了46天,各路援军都被击退的情况下,他亲自披坚执锐,率领赵军将士们突围。奋勇向前的赵括倒在了冲锋的道路上,他被乱箭射死、赵军失去统帅,顿时阵脚大乱。40万大军成为了俘虏,白起为以绝后患将他们全部坑杀,赵国从此一蹶不振,一点点走向灭亡。

纵观长平之战的赵括表现,虽然对于赵军的惨败,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也有君命难违,国力难以为继的客观因素,在被围困的46天里,他以身作则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突围时冲锋在前,将生死也置之度外,无论如何他都没有辱没其父赵奢赵国名将的威名,说他是废物也是有失公正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