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有40万军大军队, 蜀汉却只有9万, 诸葛亮为何还要北伐?

曹魏军队虽多,奈何身处中原,关隘众多,需要分兵把守,当时不但有蜀吴之忧,还要东西要防御少数民族的入侵;蜀汉虽然军队不多,却偏安一隅,本来巴蜀地区兼有山川之险,本就易守难攻,汉高祖刘邦因此而成帝业,诸葛亮在川中平原大力发展生产,并以法家治蜀,真可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无内乱之虞,平定孟获之后更是无后顾之忧,因此这为数不多的军队就可以攻其一点。

但最重要的是,诸葛亮发现,虽然治蜀颇有成效,然而相对于中原和江南地区毕竟是山川险恶之地,中原广大,历史文化悠久,既有丰富的人才储备,又从来不愁粮草和兵源,且曹魏代有明君良将,实在是越往后蜀汉这边越没有希望;当时吴国的江南虽然贫瘠,但海外贸易发达,又有江海险阻,也是一大天险。

反观蜀汉这边,刘禅暗弱,其儿孙无一成才之人,宦官专权,朝政腐败,三股势力各自纠缠不休,已有朋党之祸,人才奇缺,特别是武将,断层明显,后继无人,五虎大将之后竟然沦落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地步,同时由于地少人多,大量百姓外迁至中原地区,兵源也难以为继。诸葛亮虽贵为丞相,却因专权而被猜疑,时刻便有萧墙之祸。

一句话,比起曹魏,诸葛亮遇到了和司马懿对峙时候最痛苦的问题:拖不起。

拖得时间越长,曹魏愈强,蜀汉越弱,到时不待曹魏来攻,蜀汉自破。

诸葛亮只能兵行险着,趁自己还在,六出祁山,以战养战。要的就是转移国内矛盾,锻炼战将和兵士,占领更多土地,获得更多兵员。

其实他何尝不知这样可能是找死,只是若不如此,如何复兴大汉,如何对得起刘皇叔三顾茅庐。

诸葛孔明也许并不是三国演义中那个近妖而无所不能的谋臣,但是谁也不能抹煞他崇高的道德品格,正如他出师表所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真正全了群臣之间三顾茅庐之意,白帝城托孤之情。

比起赵匡胤黄袍加身,杨坚篡外孙之位,以诸葛亮之能,当时之位,取代刘禅只是分分钟的事情诸葛亮是流芳千古的道德楷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