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名人|薛鸿群

薛鸿群先生,一九三三年生,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北马庄村人,同村亦有画家刘兴松,被村民称为书画双杰。196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教育研究会会员、河北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邢台市书法家协会顾问,耕云书画院院长,陕西师范大学特邀研究员,原河北威县师范校校长。

2生平简历

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临池不辍,离休后更潜心书艺,老而弥笃,自成一家风格。楷、行、草、隶、篆诸体兼备,尤擅隶书和行草。书法作品多次发表在《人民日报》、《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书法艺术报》等报刊,多次参加国内重大展览并屡屡获奖。还被选送到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新加坡及港台展览或交流,被国内外多家纪念馆、博物馆收藏。二零零一年八月应邀赴韩国办展,获国际金奖。二零零一年十二月入选国家文化部主办的国粹奖。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等新闻媒体多次专题介绍。其书法理论文章《书法的本质特性及其内外功论》、《于右任与刘延涛》等发表在《书法家通讯》、《于右任研究》、《书法艺术报》等报刊上。主要著述:一九九零年至一九九四年参与编写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师范群英 光耀中华》(系二十二卷大型丛书)任全国编委及河北副主编。一九九一与人合作编写纪念张自忠将军百岁诞辰《碑林书法选》及诗词专集《碧血祭》。二零零四年出版当代名家书画谱《薛鸿群书法集·毛泽东诗词卷》。其生平已被《世界名人录》、《世界书画家大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古今书家辞典》、《中国人物年鉴》等多种辞书收录。

薛先生年逾古稀,几十年来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离休后潜心书艺,老而弥笃,探索精进,已经自成一家风范。他的草书创作墨象淋漓,气韵浑然,富有一种阳刚之美。行间与字间更多地注意到了字形的配合,从而显得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虽然书法是“写字”,但从艺术创造的角度看,书法又不只是“写字”,形式的营构才是首位的。薛先生的一些草书作品无疑具有这样一种创新意识。他的草书作品中的字形比较宽博,时有放出之逸笔,抒发了创作过程中的激情。就整体看,其结字法外部轮廓近圆而略扁,字形多呈左右对称状。这大概受到张旭、颜真卿以及何绍基的影响,显得特别宽博遒劲,一派老辣纵横的感觉。这种质感流露出薛先生篆书、隶书和魏碑诸体俱能的修养。

3人物评价

给我最深印象的是薛先生的草书创作。他的草书作品,墨象淋漓,气韵浑然,富有一种阳刚之美。或中堂大轴,或数尺横卷,作品都追求形式的整体效果,行间与字间更多地注意到了字形的配合,从而显得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余见其八尺草书横卷,内容为毛泽东的词《虞美人》,书家在形式营造上可谓别具匠心。就整体看,该作品打破了平常行间的匀称布局,或一行突出,或两行粘连,字的结构已经让位于整体的布局,凸显出的是作品的墨象。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写字,而是渗透着作者较强的创作意识。我以前曾经撰文,认为近现代的一批老书家的书法创作方式仍是“写字式”的,即美观的“写”“字”,作品中“字”的形象很突出,在结字法和笔法上往往体现出明显的自家风格和书写技巧的高难度。而具有现代创作意识的书家则首先关注作品的整体,为了整体不惜淡隐字形。虽然书法是“写字”,但从艺术创造的角度看,书法又不只是“写字”,形式的营构才是首位的,薛先生的一些草书作品无疑具有这样一种创作意识,其他一些作品在形式上也流露出了他的匠心所在。对这位老书家来说,实属难能可贵。

薛先生的草书作品中的字形比较宽博,时有放出之逸笔,抒发了创作过程中的激情。就整体看,其结字法外部轮廓近圆而略扁,字形多呈左右对称状。这大概受到张旭、颜真卿以及何绍基的影响,显得特别宽博遒劲。当然,其作品字形间的大小变化也是比较突出的。薛先生的草书笔法以遒厚沉实见长,其笔法中侧并用,均有力透纸背之感,一派老辣纵横的感觉,这种质感流露出的是其篆、隶、魏碑笔法皆以沉厚的力度见长,他把这种遒厚的笔法也自然用在了草书笔法上。 诸种书体的融会贯通是薛鸿群先生书法的又一个特点,在几十年的笔墨生涯中,他在各种书体上都作了一定的尝试。草书之外,又允推他的隶书。其隶书遒厚方整,劲力内敛,得浑朴之趣。从体式上说,隶书可以分为主笔舒展型和方整内敛型,莫不因书写者的个性而然;主笔舒展型强调抒情味道,方整内敛型则体现为功力的扎实和意趣的含蓄。薛先生的隶书与其草书的逸笔放出不同,而追求筋力内涵;与其草书相同的是功力的扎实和艺术气质的古朴遒厚。 薛鸿群先生草书的奔放和其隶书的方整、篆书的遒婉、楷书的质厚和谐地统一起来,其统一之处在于书家富有特色的遒厚老辣的笔法,更在于书家独特气质和学养使然。正所谓风格即人,人奇字亦古。

刘熙载《艺概》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薛先生从教几十年,人品纯厚,性格刚正,学养精深,发而为艺,作品也自然有一种遒厚质朴,凛然不可犯的忠厚之气。在薛先生几十年的翰墨历程中,他一直坚持走着自己的艺术探索之路,不赶书法界的流行书风,不入某一“大家”的阵营,为艺做人,他的书风自然有一种耿介之气。近年来,他的书法作品愈益为社会所承认,被一些书画艺术机构所收藏。 “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这种“老”境,应是一种融会贯通,返朴归真之境,以此观之,薛鸿群先生的书法创作目前似乎应属于成熟之境。以其道德学养,其后的“化”境相信会更加精彩。祝愿薛鸿群先生的艺术创作再入新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