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女皇帝武则天陵墓为何无字?

由于长期关注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合葬墓——乾陵的研究及相关问题,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理解题主的问题是:中国第一女皇武则天的陵墓为何有一块无字碑?碑上不刻字是武则天的本意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判断乾陵立一通无字碑,这不是武则天的本意。

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武则天任命吏部尚书韦待价负责丈夫唐高宗李治乾陵的建设工程。684年8月,李治入葬乾陵,此后,乾陵的修建工程一直没有停止。到了705年的正月,在武则天身染沉疴,卧床不起的时候,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军事政变,诛杀了深受武则天喜爱的张易之、张昌宗,武则天在无可奈何之中退位,中宗李显复位,恢复大唐国号。被囚于上阳宫的武则天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将来。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做出了祔庙、归陵,去帝号,还天下于李唐的决定。

705年12月武则天离开人世。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5月,中宗李显下令将母后武则天葬入乾陵。这时候,重新上位的唐中宗李显在乾陵朱雀门东门阙楼外给母亲立了一块碑子,上面不着一字。

但是这块石碑是一块完整的巨石,今天测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有百吨之重。八条蟠龙筋骨裸露、鳞甲分明地缠绕在碑首。线刻的升龙图分布两侧,呈飞翔之势。碑座线刻着狮马图,雄狮怒目威严,骏马则屈蹄温顺。碑上当时没有刻着记述武则天功德的文字,后人称这块石碑为无字碑。

是武则天立的碑子还是唐中宗李显立的碑子?本该颂功德的石碑上为什么不刻字?人们不断猜想着。

我认为这块石碑是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李显所立。

706年5月,中宗李显下令母亲入葬乾陵,但他对母亲的感情十分复杂,面对“最不亲的老母亲”,李显“颂德”“述恶”都不妥,他只有给母亲立碑而不铭一字,把这道难题交给历史。

也有人认为李显在立碑之前已经撰制了《则天皇后纪圣文》,并在碑石上刻了3300个方格。但因朝臣争议太大,李显为了满足母亲归葬乾陵的愿望,给碑子上不刻字,也算是给反对者一个交代。

毛泽东评价武则天时说,武则天有自知之明,她不让在她的碑上刻字,把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评说。也有人认为,武则天自己立一块无字碑,是因为功绩太大,书不胜书。

也因为乾陵的这块“无字碑”,人们猜想不断,这也正是一个女皇的魅力所在。

来源:悟空问答 编辑:灵丘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