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啥非要北伐,安心发育不行?刘备临终八字,预示蜀国必亡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想必希望蜀国赢得最后胜利的人,占据了大多数,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拥有诸葛亮和一干猛将的蜀国,却比打酱油的吴国还要先亡,很多人都接受不了这样的结局,并且将蜀国灭亡的原因归咎于诸葛亮,如果诸葛亮不是铁了心非要北伐,而是安心下来发展经济和农业,蜀国还可能有一线生机。其实不然,对于蜀国来说,如果不主动进攻,无疑于等死。

诸葛亮曾经评价蜀汉的国力:“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说明蜀国到底是啥情况,诸葛亮心知肚明,并且在《前出师表》中诸葛亮也说了“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同样知道,蜀国如今的局势很危险,稍有不慎就要覆灭,但是诸葛亮却依然决定北伐,还不是一次两次,而是足足五次之多,最后诸葛亮被累死,而蜀国也因为耗费过多国力,没坚守多久就一命呜呼了。

诸葛亮不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但是他是一个合格的军师,他深知,如果不主动北上讨伐魏国,那等待蜀国就只有灭亡,并且问鼎中原也将是痴人说梦。都说蜀地险阻,易守难攻,占据了蜀地就能称王,然而这只是乱世时候的说法而已,如今天下大势已经很明朗了,赌桌上就剩三家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坚守蜀地就是作茧自缚,况且蜀地失去了最主要的荆州,刘备也输了夷陵之战,这两场战争让蜀国的局势急转直下,没有了荆州的缓和,诸葛亮此前定下的战略就成空了,隆中对里的策略也就没用了。

如果安心发展,蜀地是最不利的一方,魏国和吴国都比蜀国的地理位置好,安心发展的话,魏国的国力增长之快远超蜀国,诸葛亮决心北伐的依据也是如此,不能让魏国安心发展,如果乘魏吴相战之际,占领了凉州和雍州,那蜀国就有了问鼎中原的资本,就不用被动挨打了。那个时候,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就算两败俱伤,也不能让魏国安心发育,明知后期打不过还和平发育,就是找死,反而主动出击,让魏国疲于应对,说不定在有奇迹发生,然而司马懿实在是太狡猾,让诸葛亮的打算功亏一篑。

诸葛亮决心北伐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刘备生前的托孤,让诸葛亮心怀感激,他想要完成刘备遗愿,如果要光复汉室,就要问鼎中原,这也就绝了诸葛亮带领蜀国苟活的心思,刘备生前打了场败仗,夷陵之战是蜀国兴衰的转折点,结果仗打输了而刘备也痛痛快快死了,死前还告诉诸葛亮“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也很绝望啊,没办法既然主子交待了,就去完成吧,刘备的八字遗言,早早就预示了蜀国必亡,北伐只不过是蜀国的回光返照而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