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周向唐太宗摆了一张历史清单,太宗:恍然大悟!

来自网络图片

马周向唐太宗摆了一张历史清单,夏朝得天下四百年,商朝三百来年,周朝享年八百数十年, 秦朝在位十五年,汉朝占天下四百二十六年......而隋朝也只有三十几年。为什么这样呢? 从夏至汉时间长的达到八百多年,短的也有三四百年。都是由于积累德行、功业,恩德留存百姓心中。虽然出现过邪嬖的君王,只是依赖前代贤君的恩德,而幸免于难罢了。

从魏晋至隋朝,时间长的不过五六十年,短的只二三十年就灭亡了。确实是因为创业的君王没有致力推广恩德教化。当时勉强自保,后世就没有什么值得老百姓感动与想念的。所以继位的君王政治教化稍有衰减,一人大呼造反,国家就立马土崩瓦解了。

据此,马周建议太宗应当切实考虑推行禹、汤、文王、武王的德行,广泛地做好事,使恩惠有多余的部分,可以为子孙奠定基础。切不可只求无过,不求有功。固然,教化因人而异,政令的宽厚和严厉也是随着时局而变化,但总的方针是,自己应当节俭,百姓应当得到实在的恩惠,这两个方面实际是统一的,互为因果。如果做到这两个方面,对于领导者,百姓就像爱戴父母样爱戴他们,瞻仰他们就像瞻仰日月一样,尊敬他们就像尊敬神灵一样,畏惧他们就像畏天雷一样,这是他们长治久安的根本原因。

来自网络图片

马周的这些建议,除去将统治者与普通百姓在人格上没有投以平等的人的眼光外,其余,无论是动机、效果,或是作为政治行为,都是良善的,并且是今古政治行为艺术,常新的目的,常新的命题,有志者不能不领悔其中奥妙。

接着,马周向唐太宗谈了他了解的,唐朝民情民力现状。

战乱刚刚过去,人口只相当于隋朝的十分之一,但官差使役并未因此减少,而是一个接一个被征发上路,哥哥离家弟弟才回来,前后相连不断。路程远的往返五六千里,春去秋回,冬去夏回,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皇帝虽然常常降诏,命令减少百姓负担,但是有关部门,既然不停地兴办工程设施,自然需要人做事。皇帝枉然下达诏今 ,官府照旧役使百姓。官员下去访问,百姓很有怨恨嗟叹的话语,认为皇帝老子不体恤人民。也是的,想想唐尧,茅草盖房,土砖做台阶,夏禹吃糙米饭,穿粗布衣,这样的事,今天当然不可能再实行。但汉文帝怕用多了钱,停止建造露台;收集臣下上书用的布袋,用作宫殿的帷帐;他所宠爱的夫人,衣裙长拖不到地上。汉景帝因为五彩锦绣绦带之类的丝织品加重妇女纺绩、刺绣的工作,他特意命令废除不用,所以百姓生活安乐。到了孝武帝,虽然他穷奢极欲,但依赖“文景之治”的德泽,因此民心尚未动摇。假若汉高祖之后,没有文帝、景帝勤俭爱民,积功积德,即是武帝时代,天下也不能保全。这些事迹,年代不远,可以了解得很清楚。

来自网络图片

现在京城及益州等地在制造供奉皇家的器物,以及诸王妃子公主的服饰,议论的人认为不是节俭。那么,这些参考历史,可能是失败的起点,不能不警惕!

探索古代国兴亡成败的情况,只要百姓怨恨,人心背离,那个政权没有不迅速灭亡的。国君即使愿意悔改,也来不及重新安定国家的。凡是修行政治教化,应该在能够修行的时候就修行它;如果等到事情不好了,再后悔,那已经无济于事了。历史有一种不断重复的现象。后人总是见到前代君主的覆灭,指点人家如何错误,却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过失。因此,殷纣嘲笑夏桀,而周幽王、周后主又嘲笑殷纣。隋炀帝上台时,嘲笑北齐、北周,现在的情景也相似。所以京房对汉元帝说:“臣担心后代看现在,也象现在看古代一样。”然而,历史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不断重复的警戒。由此,唐太宗恍然大悟道: 积德者昌, 纵恶者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