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吕不韦,因何一跃做秦相?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战争不断,社会跌宕起伏,英雄辈出,各显才华。秦国的崛起,除了他们几代国君都能传承“强国富民,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和商鞅变法的促进外,有一个人物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吕不韦。

作为商人的他,凭什么力量能一跃做了秦的相国呢?以至于影响了秦国政坛和社会发展较长一段时间。在此,本小编学习了刘兴林教授的讲述后,经分析和梳理,觉得吕不韦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和成功之处。

一、知识渊博

吕不韦从小就在父亲的督促下,刻苦读书,认真学习。他的父亲虽然不是什么知名人士,却对儿子非常重视,希望能成为一名受人尊重的文化名人。可是聪明的他却喜欢上了做生意。青年时期,游历于韩、魏、赵三国,居无定所,忙忙碌碌,生意缺越做越好,“因擅长于经营之道,贱买贵卖,家累千金”。一边做生意,他还一边关注天下时政,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了解多方面信息。他勤学好问,广收门客,结识了当时众多有志之士,为他后来组织编纂古典名著《吕氏春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经商有方

做生意,在2200多年前的秦国,并不是好行业。做的好了,或许有个温饱,生意不好做亏了,可能会贫困潦倒甚至难以生存。即使做好了,商人的社会地位也很低。因为秦国的统治者“奖励耕战”,重视生产和国防,还没有认识到商业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吕不韦要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把生意做好,不仅要有超人的智慧,还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父亲老吕的教诲下,加之不断扩大的人脉,准确把握市场行情,使得他把生意越做越好,青年吕不韦已经积累了不少财富,“家累千金”为他人生进一步发展,储备了必要的物资条件。

三、“投资”政治

当他到邯郸做生意,见到了在赵国当作人质的秦昭王之孙子楚(在赵国他叫异人)时,头脑中立即冒出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这便是从商业上的投机转向政治上的投机,产生了“奇货可居”的念头。他立马赶回韩国老家,向老爹请教:“做生意和种庄稼,那个行业利润高些?”老吕回答:“种庄稼只有10倍的利润,如果做珠宝生意,可以有100倍的利益。”他又说:“资助一个人当国君,利益咋样?”他老爸说,那样做利润将会无数。于是,吕不韦从韩国返回赵国,开始包装这位王孙。公元前251年在位56年的秦昭王驾崩,太子继位,即秦孝文王,在吕不韦的运作下,异人由在外做人质很快升格为太子。孝文王在位仅仅一年多,便病逝了,异人在吕不韦的全力帮助下,回秦国登上王位,即秦庄襄王。吕不韦政治投资成功,因为辅佐秦王有功被拜为相国,手握秦国大权。

然而,秦庄襄王在位不到4年就驾崩了,前246年13岁的嬴政继位,秦王政因年少,尊吕不韦为“仲父”,独揽大权,把持国政长达8年。这期间他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全书共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学说。他广收门徒,招贤纳士,为秦国储备了像李斯、王翦、尉缭等大批人才;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为秦帝国的统一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他在政治投资过程中,有些手段并不光明正大,也开启了行贿腐败的先河。后因嫪毐集团叛乱受到牵连,被免除一切职务,贬出京城,回到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又下诏,令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明白秦王政不会放过他的,便在满腹冤屈中饮鸩自尽。秦王政排除各种障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用了10年时间兼并六国,完成统一天下大业,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