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晚年为什么要修建“思子宫”和“归来望思台”?

话说汉武帝晚年,因为中用小人,听信谗言,发动巫蛊之祸,让太子刘据躺着中招,因为“被造反”而死。

太子的死,令汉武帝追悔不已。就在汉武帝备受折磨、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时,郎官田千秋上疏了,他是巫蛊门太子刘据冤死之后第一个上疏为太子鸣冤的人。(令狐茂是在太子流亡期间上疏的)因为巫蛊门事件,牵连的人实在太多了,大家都对太子的事讳莫如深,都选择沉默,避免祸从口出。

也正是因为这样,田千秋的鸣冤书才引起汉武帝的高度重视。还是先来看一下田千秋的这封鸣冤书都写了些什么吧。田千秋的书写得很特别,采取了“自问自答”的方式,当真别具一格,独具匠心。

第一问:儿子盗用父亲的兵马,该杀还是该打?

第二问:天子的儿子错杀了人,该判什么罪?

第三问:上面这两个问题,你知道这是谁说的吗?

三问提出后,田千秋马上就进行了“自我解答”。

第一,儿子盗用父亲的兵马,这只是家事,顶多被父亲打一顿,进行严厉的教育。

第二,天子的儿子错杀了人,也不是罪。

第三,上面两个问题不是我说的,是一位白发老翁教我这么说的。

子不孝,父之过。前面两问已经很明白了,太子刘据之所以会犯错误,太子固然有错,但真正该负责的人是汉武帝您自己啊。当然,话虽如此,如果田千秋这样直言汉武帝在太子一事上的过错,以汉武帝死爱面子的牛脾气,自然不会主动承认(令狐茂的上疏就是很好的例子,汉武帝当时明明已知道自己错了,但因为拉不下面子,仍然不肯放弃对太子的通缉令,结果致太子惨死)。也正是因为这样,聪明的田千秋成功地杜撰了一个“白发老翁”。

事实上,田千秋弄来白发老翁,非但不是“画蛇添足”,而是“出奇制胜”之举。田千秋的前两问击中了汉武帝的软肋,而后一问摧毁了他的高傲。因为这个白发老翁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具有“含沙射影”之功效:田千秋是个管理高祖庙的郎官(守陵官),他梦见的“老翁”自然就是汉高祖刘邦了。

田千秋话里的意思就是,刚刚这些话都是你的祖先刘邦说的,不是我说的。这无疑给了汉武帝一个很好的台阶下了。汉武帝可以谁的话都不听,但高祖刘邦的话却不能不听啊。

于是,汉武帝马上就召见了田千秋,见面就直抒心声:“祖孙之间,外人最难插话,你却能明白其中道理,用这样简单实用的话说清楚道明白。这一定是高祖托梦给你,让你来转教给我,看来你应该作为我分忧解忧的辅佐大臣啊。”

随后汉武帝马上就开展了“一升二查三诛四思”活动。

一升:提升长相英俊、知书达理的田千秋为大鸿胪。国家正需的是像田千秋这样的人才啊。

二查:对宫中的木头人展开调查。很快,各个部门的调查报告如雪花般飞到汉武帝的办公桌前,结论是:太子宫和卫皇后宫里根本就没有埋什么木头人,都是以江充为首的“巫蛊办”的人捣的鬼。最终汉武帝下的结论是:刘据本没有造反之心,只因被江充等小人所逼,才起兵反抗属于“正当防卫”中的“防卫过当”,虽有小错,但错不及杀。

三诛:诛杀以江充为首的“巫蛊办”和“小人帮”的所有成员。巫蛊门盖棺定论后,考虑到罪有应得,死有余辜的江充早已魂归天国了,汉武帝把怒火都迁移到苏文身上,结果苏文被一根根点燃的柴火活活烧死。而其他诛杀太子的人也落得个不得善终的下场,邗侯李寿、题侯张富昌在侯位上屁股还没坐稳,就被拉出去砍了头。正如莫罗阿所说的名言一样:如果你相信天上会掉馅饼,那你一定是第一个被馅饼砸伤脑袋的人。接到“馅饼”的李寿和张富昌的结局无疑更严重更凄惨,他们不单单是伤得那么简单,而是被馅饼砸碎了脑袋。

四思:先在长安马上兴建“思子宫”,随后又在太子自尽的湖县建了“归来望思台”。老子曾说过这样的名言:“朝闻道,夕可死矣。”解决了苏文,消灭了“小人帮”,遣散了“巫蛊办”,砍了逼死太子的罪人李寿和张富昌。汉武帝终于用实际行动报了太子刘据的仇,还了刘据一个“公道”。但逝者已去,汉武帝的思念和忏悔却是一天一天地增加,与其这样“朝思暮念夜成空”,还不如来点儿实际的,于是修建了“思子宫”和“归来望思台”。世事无常,归去来兮,一个“思”字真真切切地代表了汉武帝的心声:是后悔,是感伤,是怀念,还是无尽的思念?

老迈的汉武帝是怎样的心境,让人去猜吧。唐代的吕温为此留下著名的《望思台》:

浸润成宫蛊,苍黄弄父兵。

人情疑始变,天性感还生。

宇县犹能洽,闺门讵不平。

空令千载后,凄怆望思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