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诸葛亮后裔,其设计的一种武器,让西夏人一役战死8000人

提到诸葛亮,那真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故事,诸葛亮的超高智商,这些都让诸葛亮成为一位快要被“神话”的人物。诸国平天下的确是诸葛亮的主业,而事实上,诸葛亮还有一项名闻天下的副业,那业务能力也是超强的,这项能力就是诸葛亮的武器设计能力。熟读三国相关历史就可得知,诸葛亮设计的诸葛连弩、木牛流马、火兽等武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战争的模式。

几百年以后北宋宋仁宗时期,就有这样一个人,他自称是诸葛亮的后裔,虽然此人没有诸葛亮那一般经天纬地的治国才华,然而在武器制造设计这方面的确有着极高的天赋,一次偶然的机会,此人被北宋名将狄青招入军中,事实证明,狄青善用此人的确是用对了,虽然此人没有如帐下很多猛将一样力拔千军,横扫敌营。但此人设计的一种武器,却让西夏人一次战役就整整战死了8000多人。可以说,狄青之所以能够在和西夏人的战争当中获得伟大的胜利,此人功不可没。

这位号称诸葛亮后裔的北宋男子,他叫诸葛班,北宋开封人。虽然自称是诸葛亮的后裔,但是经过几百年以后的诸葛家已经彻底没落了,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一个家族能够永远昌盛。因为家里穷,少年时代的诸葛班只读了几年私塾就给当地的地主打长工为生了,可能是因为勤快、机灵,也有可能诸葛亮足够的幸运,这个地主对诸葛班非常照顾,一年以后,诸葛班尽然成为了地主少爷的陪读。

诸葛班是不是诸葛亮的后代,这个我们暂且不论,但是诸葛班的确是拥有祖传下来的基本关于武器制造设计的书籍-一本书名叫《诸葛制造术》的书籍。虽然老旧,但是似乎冥冥之中有天意一般,对读书没什么大的兴趣的诸葛班就对这些武器制造书籍特别感兴趣。从记事开始,诸葛班就开始对这些武器制造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因为小还制造不出什么惊天地的武器,但是不到十岁,小小年纪的诸葛班就已经能够制造出射死山上一些野兔、小鸟的弓箭。也因为诸葛班这个特殊本领,诸葛班很快的得到了地主少爷的喜欢。

正因为地主和地主少爷的看重,诸葛班有了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去研究祖先留下来的武器制造设计书籍。就在诸葛班跟随地主少爷的第四年,诸葛班遇到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物-上官寻。此人是当时开封地区小有名气的儒生,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地主是花了大价钱特别聘请过来给自己儿子当老师的。而身为少爷的陪读,诸葛班自然能够沾到一点汤喝了。相处久了,诸葛班喜爱制造东西,喜欢看《诸葛制造术》的事情自然就让上官寻老先生知道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上官寻居然如某些电视剧小说中说的一样,他居然是一个奇人,他不但是一个学识丰富的学者,对于武器制造和设计也具有很高的造诣。随便考究了诸葛班一些关于制造设计方面的问题,诸葛班的悟性、热情彻底打动了上官寻,就这样,白天上官寻教地主少爷和诸葛班文化知识,晚上上官寻教诸葛班关于武器制造的知识。

一年复一年,诸葛班已经和上官寻学习了整整8年。在名师的指导之下,本身就极具天赋的诸葛班在武器制造方面的能力是越来越强,其设计出来的“诸葛战车”甚至被地主家用于抗击土匪的入侵,并且诸葛战车也让土匪吃尽了苦头,也因为诸葛班的这个诸葛战车,成功的让地主家免除了一场灾难,当然也让地主真正将诸葛班视为上宾,而不是家奴。

这一年,诸葛班17岁。然而让诸葛班伤心不已的是,因为一场大病,已经72岁的上官寻不幸去世了,在上官寻去世之前,他对诸葛班说:“班儿,男儿志在四方,现今大宋烽烟四起,你诸葛班应该为国效力。”正是在师傅上官寻的建议之下,诸葛班前往北宋西部边境,并成功的投入狄青大将军的麾下。

名将之所以是名将,那是他们不但知道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不仅需要士兵们的勇敢,严明的纪律,需要朝廷后勤等方面的支持,需要将军们的英明指挥,当然武器上的因素也绝对不可忽视,古往今来,虽然武器不能决定一场战争的最终胜负,但是武器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提升士兵的士气,可以有效的减少士兵的伤亡,甚至在一些特定情况下, 武器真的可能决定一场战斗的胜负。

正是狄青认识到了武器的重要性,因此,狄青不但重用了诸葛班,而且将本来就紧张的军费向诸葛亮领导的制造工坊倾斜。狄青的投入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就在诸葛班成功的加入宋军以后,他亲手设计的诸葛骑兵弩成功的问世了,骑兵弩的问世让北宋本来就羸弱的骑兵实力得到了大大的增强。

就在骑兵弩问世后的一个多月后,狄青率领几万宋军和西夏军进行了一场疯狂的血战,而作为保密武器,骑兵弩在这场被西夏人称之为“西夏梦魇”的战斗当中,大大的露脸了一把。当一支5000人组成的宋军骑兵部队手持诸葛骑兵弩冲向西夏军的时候,那骑兵弩射出的利箭将遂不及防的西夏军射到在地,就算是在后来宋军和西夏军的骑兵对决当中,5000人的宋军骑兵硬是凭借骑兵弩这样的利器将8000人的西夏骑兵部队全部干掉。

诸葛班到底是不是诸葛亮的后裔,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诸葛班的确是一个武器设计天才,因为种种原因,骑兵弩这样的利器最终还是没有运用到宋军正规军当中。在这里,小编进行了一个大胆的猜想,也许是骑兵弩的制造非常的麻烦,也许骑兵弩的制造成本过高,北宋政府根本负担不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