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学会谨言慎行

原标题:祸从口出,学会谨言慎行

南北朝时,贺若敦为北周的大将,自以为功高才大,不甘心居于同僚们之下,看到别人做了大将军,唯独自己没有被晋升,心中十分不服气,口中多有抱怨之词。

不久,他打了个胜仗。自以为此次必然要受到封赏,不料由于种种原因,反而被撤掉了原来的职务,为此他大为不满,大发怨言。

晋公宇文护闻知十分震怒,迫使他自杀。临死之前,他对儿子贺若弼说:“我有志平定江南,为国效力,而今未能实现,你一定要继承我的遗志。我是因为这舌头把命都丢了,这个教训你不能不记住呀!”说完了,便拿起锥子,刺破了儿子的舌头,想让他记住这个教训。

光阴似箭,斗转星移,转眼几十年过去了,贺若弼做了隋朝的右领军大将军,他没有记住父亲的教训,常常为自己的官位比他人低而怨声不断,自认为当个宰相也是应该的,不满的情绪和怨言便时常流露出来。

由于贺若弼言语不慎,得罪了不少人,朝中一些公卿大臣怕受株连,都揭发他过去说的那些对朝庭不满的话,并声称他罪当处死。

隋文帝对贺若弼说:“大臣们对你都十分厌烦了,要求严格执行法度,你自己寻思可有活命的道理?”贺若弼辩解说:“我曾凭陛下神威,率八千兵渡长江活捉了陈叔宝,希望能看在过去的功劳的份上,给我留条活命吧!”

隋文帝说:“你将出征陈国时,曾说过:‘陈叔宝被削平,问题是我们这些功臣会不会飞鸟尽,良弓藏?’是吧?等到消灭了陈叔宝,你就要求当内史,又要求当仆射。这一切功劳过去我已格外重赏了,何必再提呢?”

贺若弼说:“我确实蒙受陛下格外的重赏,今天还希望格外地赏我活命。”

隋文帝考虑了一些日子,念他劳苦功高,把他释放出狱,只把他的官职撤消了。

父子两代人,同样是因言多而坏事。

人在不同的状态下,说话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心情愉快的时候,看事看人也许比较符合自己的心思,故而赞誉之词可能会多;有时心情不愉快,讲起话来不免会愤世嫉俗,讲出许多过头的话,招来很多麻烦。所谓祸从口出,说话一定要持谨慎态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