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和母亲闹翻,发誓:不到黄泉不相见;后来果然在黄泉下才相见

中国历史上有非常多的帝王,毛主席对其中很多帝王都有独到的评价和见解,但评语为“很厉害”的帝王却只有两个:一个是大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另一个就是本文中所说的主人公。汉高祖的厉害主要体现在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一介布衣最后登上天子之位的人。另一个很厉害的帝王是谁呢?他又为何最后会和母亲在黄泉下见面呢?这个厉害的帝王是春秋时期的郑国雄主郑庄公。

郑庄公姬姓,郑氏,名寤生,郑武公之子,是郑国的第三任国君。寤生的母亲叫武姜,是申国国君的女儿。春秋时期国家很多,诸侯联姻频繁,武姜在公元前761年就通过诸侯之间的联姻嫁给了郑武公。婚后,武姜分别于郑武公十四年(公元前757年)、郑武公十七年(公元前754年)生下儿子寤生和共叔段。但在生老大寤生时,却出现难产现象,而且当时寤生出生时是脚先出来,最后才出来头,把武姜都吓了一跳,所以取名叫做“寤生”,寤的意思就是逆,寤生很显然就是倒着生的意思。这个事情对武姜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难产事件,她一直不喜欢这个大儿子寤生。老二共叔段是顺产而生,所以武姜喜欢疼爱共叔段。一个母亲一旦出现了偏心的情况,家里就会产生矛盾。果不其然,在郑武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44年),郑武公已经快不行躺在病榻上的时候,武姜就强烈建议郑武公改立老二共叔段为太子,并一再强调老二是如何如何的贤明。好在当时的郑武公不糊涂,没有答应武姜的请求,不然后来寤生和共叔段爆发王位争夺战也不一定。

公元前744年郑武公死后,寤生就做了郑国的国君,是为郑庄公。即使到了这个时候,这个偏心的母亲也还在为老二共叔段谋福利,郑庄公元年(公元前743年),武姜请求将当时郑国最好的地方京城(今河南荥阳)作为共叔段的封邑,郑庄公答应了。共叔段长期受偏心的母亲所喜爱,而且一度差点有机会做上国君,所以内心也是非常觊觎国君之位的。到了自己的封地之后,马上就做出了实际动作,那就是不停的扩充和壮大自己的实力。最后整个郑国西部和北部地区,到了既听郑庄公的又听共叔段的。共叔段就通过不断的经营,掌握了郑国的大半壁江山。

共叔段一直在发展势力,到了公元前722年的时候,他认为时机已到,于是联合母亲武姜做内应,公开起兵反叛。其实在共叔段起兵之前,郑庄公就已经得知到了共叔段起兵的日期,于是他提前派出了大将去攻打共叔段的封地。共叔段起兵造反又得不到封地百姓的支持,很快就败下阵来,于是就出逃。郑庄公的军队是追着共叔段打,最后共叔段逃出郑国,逃到了卫国的共地,其名字共叔段也是因此而来。

郑庄公知道了弟弟和母亲勾结起来,伤心透了:同样是儿子,为何这样的差别对待呢?弟弟想要置我于死地,母亲为何还要支持弟弟?越想越想不明白,最后郑庄公在哀叹中说了句狠话:不到黄泉,不再相见!说完后,让大臣把母亲送到了一个叫城颍的地方去。

古代的人很讲求孝顺,德道标准非常高。过了一年多的时间,郑庄公就想念起母亲来,后悔自己当初说的话太满。当时有个叫颍考叔的大臣知道了此事,于是故意去宫里送贡品给郑庄公。郑庄公收到贡品后,赏赐了颍考叔一些食物。颍考叔吃了很多食物,但是就是留下了肉。郑庄公就问道:为何留下肉不吃呢?颍考叔的回答是回家给母亲吃。郑庄公感叹道:你有母亲可以孝顺,我却不能孝顺母亲啊!接着就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的跟颍考叔说了。颍考叔马上就想到了解决办法:要见黄泉还不容易吗,直接挖隧道,隧道里有泉水了就是黄泉了啊!到时候在隧道见面不就是没有违背誓言了吗!郑庄公听后大喜,原来这么简单啊,赶紧召集人挖隧道。结果,武姜和郑庄公母子俩就在挖好的隧道里,泉水不断流淌着的情况下相见了。经历过事情的母子俩见面后,又恢复了正常的母子关系。

古人还是有非常多的智慧的,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经过简单的变通结果就迎刃而解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