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全国作家联名要求授予他一等功,他做了什么事呢?

战地记者是一个伟大而又充满挑战性的职业,现在的我们能够一睹当年战争的惨烈,很大程度的拜战地记者所赐。尽管他们没有像普通的士兵一样拿着钢枪奋勇杀敌,可是他们手中的相机是属于他们的利器。

越南战争期间,美国著名战地记者艾迪亚当斯拍摄了一张经典照片。尽管越战的发起者是他的祖国,可是他也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因此,他通过自己手中的“武器”为后人留下了越战的标志性照片《子弹穿过的瞬间》。让我们了解到了战争的残酷。

在我国也有一位著名的战地记者,他在对越反击战结束后,全国作家联名向上级请求授予他一等功。战地记者与作家,看似风牛马不相及,却因为一件事巧妙的联系在了一起。他就是我国较早一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作家,李存葆。

人们对他真正的了解来源于,他著名的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这部小说就不必多说了,谢晋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是一代人的记忆。他这部小说,如何引起全国作家的共鸣?这就源于李存葆本人的经历。

李存葆本人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亲历战争。对于战争的残酷有着异于常人的真实之处,这点是同时代作家所不能比拟的。再者,李存葆是一个敢于打破传统写作方式的优秀作家。在《高山下的花环》有这样一个情节,雷震军长的儿子雷凯华,用战争前生产的火箭炮炮弹,打出的两发都是哑炮。这就十分生动的为读者展现了,我军某些牺牲是完全可以避免掉的。小说中,对于各个英雄人物的描写也没有脸谱化,而是有血有肉十分生动的人物。

李存葆亲历战争,他因其战地记者的身份可以调阅一手资料,因此他的《高山下的花环》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全国作家的共鸣。毕竟这是一本文学性与真实性极佳的作品,他是另一种英雄。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与灵动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波澜壮阔而又神圣的对越反击战。

这个时代需要英雄,而英雄却是最容易被人遗忘的群体。难能可贵的是,优秀的战地记者李存葆以文字的形式让人们熟知这场神圣的对越反击战,并且《高山下的花环》还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全国作家联名向上级要求为他授予他一等功,这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