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的她头顶王冠,无数王公贵胄拜倒其石榴裙下,为何终生不嫁

1558年,亨利八世的女儿伊丽莎白在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和新教徒的拥戴下继承了姐姐玛丽的王位,她就是著名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伊丽莎白在执政期间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国的统一,而且大力发展军事,一举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使英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英国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比亚、弗朗西斯•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间开始确立。伊丽莎白在位44年,带领大英帝国进入“黄金时代”,为英国的强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伊丽莎白登基时正值25岁,其美貌、才学,加上她头顶上的王冠,使欧洲大陆无数王公贵胄争相倾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渴望与其喜结良缘。然而她却终身未嫁,裸睡我为“童贞女王”。很多年来,关于伊丽莎白一世终身未婚的原因,一直说法不一。在当时的年代,对于王室来说,婚姻是头等大事,涉及国家的兴衰存亡,女王为什么不结婚呢?这是历史学家和公众都非常感兴趣的问题。

有史学家推测,伊丽莎白终身未嫁,很可能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据史料记载,伊丽莎白虽然独身终生,但她也曾利用自己的婚姻大事作资本,于欧洲各大国之间周旋。第一次是在她登基不久,当时国际社会迟迟未承认她作为英国女王的合法身份,法国有更公然向伊丽莎白发难,提出了谁是英国王位合法继承人的问题。伊丽莎白非常明白法国人的险恶用意,她不动声色地暗中打起自己的姐夫——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这张牌来。

腓力二世在妻子玛丽死后不久,便开始向妻子的妹妹、英国女王的伊丽莎白求婚,腓力二世求婚的真正目的是保护西班牙的利益。之前玛丽女王与腓力的婚姻曾经给英国带来危害,人们记忆犹新,而且西班牙又是一个顽固的天主教国家,与伊丽莎白奉行的新教格格不入。但伊丽莎白并没有马上拒绝腓力二世的求婚,因为她初登王位,还不敢惹怒西班牙,相反,她此时需要利用西班牙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以求自保。由于伊丽莎白私生子的身份,使她即位以后,作为英国女王的合法身份迟迟未获国际社会的承认。因此,伊丽莎白对腓力二世的求婚采取了爱昧的态度。几个月后,当伊丽莎白获知自己的英国女王身份已经合法化以后,便以宗教信仰不同,明确拒绝了腓力二世的求婚。

这是伊丽莎白第一次以自己的婚姻大事为筹码,周旋于欧洲各大国之间。在这之后,又相继有法国的阿伦伯爵、罗马皇储查理大公、瑞典国王埃里克等王侯贵胄的求婚。伊丽莎白并不为之心动,她或许根本不打算结婚。但是她将自己的想法深藏不露,从不向各国王侯贵胄关上求婚的大门,而是闪烁其词,始终让他们对联姻之事怀有希望。在当时欧洲各王朝之间盛行政治联姻的年代,伊丽莎白几次三番地将自己的婚姻大事变成了外交游戏。

伊丽莎白虽然无意结婚,但也喜欢与男人交往,在宫廷之中,就有不少她喜爱的宠臣,达德利勋是其中最令她心仪的人。与伊丽莎白在小时候即相识的达德利出身名门贵族,英俊潇洒,一表人才,伊丽莎白对他十分宠爱,在1564年竟加封他为莱斯特伯爵。实际上,伊丽莎白早就有与他结婚、永为伴侣的打算,可是有一件事令她最终放弃了此念。那就是莱期伯爵在成为女王的宠臣之前已是有妻室之人。而且很凑巧,莱期特之妻罗布莎特有一天突然命丧九泉,因此有好事者传说,罗布莎特是丈夫与女王成婚而故意谋杀致死的。不管此事是否属实,终究是人言可畏,女王深恐与莱斯特结婚会引来非议,有损君王尊严,终于未能与其结成连理。

1578年,法国国王亨利二世之弟、年轻的阿朗松公爵亲自登门向伊丽莎白求婚。此时已经45岁的女王,与法国阿朗松定下政治联姻婚约,但因为英国群臣与子民反对以及阿朗松天主教 信仰问题,这场求婚成了一场马拉松,直到5年之后,即1583年,50岁的伊丽莎白才明确宣布拒绝他的求婚。

而阿朗松成为最后一位求婚者,此后伊丽莎白再没有提过婚嫁之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