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苏军引以为傲的武器却让自己士兵死于非命?

作为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当年可谓是独步天下,其武器性能勇冠全球。但是在二战之时,其研发的很多奇葩武器,曾让自己的前线部队吃尽了苦头。

众所周知,芬兰在1917年之前一直都是俄国领土。斯大林上台后一直有重新将其并吞之心。于是在1939年11月30日清晨,苏联空军的轰炸机对芬兰所有城镇实施了无差别轰炸。紧跟着,在200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23个苏联红军步兵师大举入侵了芬兰。苏芬战争由此爆发......

由于苏联红军的凌厉攻势,芬兰军队节节败退。苏军的意图很明显,首先是集中优势兵力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进攻,在其他地区以部分兵力牵制芬兰军队,粉碎芬兰军队主力,逼迫芬兰尽快签订城下之盟。

这场战争前后持续了三个半月,芬兰军队被消灭殆尽。最终在弹尽粮绝,外援无望的情况下于1940年3月13日与苏联签订了《莫斯科和平协定》,冬季战争由此结束。

虽然战争以苏联的胜利告终,但是纵观整个战争,也暴露出了苏联军方准备不足的事实。贴别是很多劣质武器让前线士兵叫苦不迭。比如一种叫做雪橇护盾的拙劣武器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武器是一种安装在雪橇上的很重的金属盾牌,本意是希望在缺乏坦克和火炮支持的时候对步兵进行保护。但是,这面盾牌在实际作战的时候却适得其反,使得很多苏联士兵丢掉了生命。

首先,因为军事思想上的传统,苏联的指挥官们认为战争还是要靠步兵缓慢推进,飞机、坦克等先进武器只能提供支持,而且仅能为步兵提供屏蔽的支持。

由于战争发生在寒冬时节,重型武器装备的运输问题非常棘手,即便是将笨重的坦克运到了前线,它们也很难在雪深及膝的森林中行驶,甚至还会成为敌人的活靶子,至于保护步兵就更是天方夜谭了。

在这种情况下,因此苏联长官们决定用雪橇盾牌进行一次攻击。

好在芬兰方面的准备更加糟糕。最终苏联在付出了4.8万士兵阵亡,27万人失踪,以及2000辆坦克被击毁的代价之后,换回了《莫斯科和平协定》的签署,并由此获得了芬兰领土。战后,苏联老红军们曾抱怨说“我们仅仅获得了足够埋葬阵亡将士们的土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