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最信任的大臣,孙权也赞扬他,为什么妻子却连饭都吃不上?

邓芝(?~251年),字伯苗,邓禹之后人,蜀国著名将领和外交家。他于东汉末年入蜀,先后投靠过益州从事张裕和巴西太守庞曦。刘备入主益州后,任用其为郫县令,不久又升迁其为广汉太守。因政绩卓著,调为尚书。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出兵北伐,驻屯汉中,任命他为监军、扬武将军。诸葛亮死后,他任军师前将军,领兖州刺史,封武亭侯。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迁车骑将军。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刘备伐吴失利,崩于永安,吴蜀联盟破裂。蜀国处于内忧外患交织的存亡攸关时期,邓芝洞察时局,建议恢复和加强孙刘联盟。诸葛亮深深赞赏他的主张,并派他为外交使臣出访东吴。他见到孙权,开门见山地说:"仆今番前来,并非单为蜀汉一己之利,同时也是为了东吴的前途。"之后高屋建瓴地为孙权剖析形势,说蜀蜀吴两国占据着天下四州,孙权为当世英雄,诸葛亮也是一代人杰。蜀汉地勢险要,易守难攻,而东吴据有长江天险,乃鱼米之乡,若双方联盟,唇齿相依,进可以称霸天下,退可以据险自保。

如果东吴担心孙刘联盟会得罪曹魏,而听任联盟破裂,甚至向曹魏称臣,这必然造成鹜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局面。曹魏势必要胁迫孙权入朝,索押东吴太子以为人质。东吴若顺从,则从此寄人篱下,仰人鼻息;若抗命不遵,则对方以讨逆伐叛为由挥兵南下,师出有名。若蜀汉为报桃园兄弟之前仇,趁火打劫,那时东吴的土地还能为孙姓所有吗?一番合情合理、激昂中肯的言词,道理明显,寓意深远,从根本上消除了孙权心中的魏强蜀弱,曹魏征服蜀汉后东吴也难免覆辙重蹈的忧虑。

于是坚定了继续西和蜀汉、北拒曹魏的外交立场。并派中郎将张温报聘于蜀。邓芝为了进一步加强孙刘联盟,于翌年再次奉命使吴。孙权以半真半假的口吻试探他说:"如果有朝一日两家联手灭掉了曹魏,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邓芝对此坦率地回答说:"自古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如果真有那么一天,陛下与我主自然要力图使对方臣服,双方臣子,各尽其忠,各为其主。双方秣马厉兵,以武力一决雌雄,胜王败寇,哪里能做到彼此相安。"孙权听后大笑道:"先生真是个坦荡君子。"

孙权在此后致诸葛亮的书信中对邓芝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盛赞他高风亮节,说是"和好二国,唯邓芝一人耳。"邓芝除才识过人、反应迅速、能言善辩外,同时有着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个人美德。他为官二十余年,生活十分位朴,从未以手中之权为自家谋置私产,以至于妻子有时也难免饥寒之虞。邓芝死后,家无余财。他统军赏罚严明,善恤士卒,与部曲同甘共苦,故士卒皆愿拚死效力。(《三国志》卷四五有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