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同样是扶持六国后裔培植力量,为什么陈胜可以,刘邦不行?

刘邦向郦食其请教如何才能削弱项羽的实力。郦食其建议刘邦扶植六国后裔,这样一来,六国后人感恩戴德都会甘愿做臣子,那下一步称霸天下也就指日可待了。

商汤讨伐夏桀,封夏桀后裔;武王讨伐商纣,封商纣后裔。往近了看,当初,陈馀张耳两人投奔陈胜吴广之时,也是这样建议的,陈胜吴广采纳了这个计策,这样一来,秦国就天下大乱,诸侯并起,势不可挡,最终秦朝灭亡。

但是,张良恰巧回来,刘邦呢,本来今天高高兴兴,就跟张良说了他的新规划,张良说:“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

卧槽!啥情况?刘邦脑袋好像被什么东西敲了一下。

于是,张良就跟刘邦分析了原因,为什么扶持六国后裔,在此时不可行。大家可以先想想,为什么?

昔汤、武封桀、纣之后者,度能制其死生之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其不可一也;

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二也;

发巨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三也;

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载干戈,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四也;

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为;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五也;

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六也;

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立六国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谁与取天下乎?其不可七也;

且夫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其不可八也。

张良这段话论述非常充分,这毕竟关系到刘邦治国理政的重大方针政策,马虎不得,可以说,如果刘邦选择培植六国后裔势力,那历史可能将是另外的走向了。我们简单翻译一下

:第一,商汤武王之所以封夏商后裔,那是因为他能控制他们,而现在,你控制不了项羽;

第二,武王入城表彰贤德,释放罪人,祭祀比干,刘邦做不到;

第三,周武王曾放粮济贫,刘邦也做不到;

第四,武王弃兵以示不再用兵,刘邦做不到;

第五,放羊战马,也表示不再打仗,刘邦也做不到;

第六,放牛,不再用于运送粮草,刘邦做不到;

第七,大伙儿跟随你,就是为了得到点儿封地,如果现在就封给他们了,那谁来给你打仗呢;

第八,楚国强大,如果扶植六国势力,他们凭什么要臣服你刘邦呢?

当然,最后一条理由,才是根本,也确实是认清了当前的形势。这跟当初陈胜吴广时期截然不同,当时,秦国强大,单靠陈胜吴广,必然失败,只能把水搅得越混越好;而如今,项羽虽然也强大,但是天下本来就是混水,你再培植那些不可控的势力,一旦他们臣服项羽,而他们也更有可能臣服于项羽,那刘邦只有死路一条,那么天下的水,将慢慢变得清澈,就是项羽一家独大。

所以你看,同样的计策,适用于陈胜吴广,对刘邦却是致命的危害。所以荀子评论说:权不可豫设,变不可先图;与时迁移,应物变化,设策之机也。

应事的权宜机变是不能够预先设计的,事态的变化是不能够事先谋划;随时机的转动而转动,应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才是制订策略的关键。这叫顺势而为,随机应变,真的是很有哲理啊。

对于刘邦的这次战略设定,张良真的是,差一步来晚,就更换了床单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