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4大绝世名将,3人命运都虎头蛇尾,只有他耍个花招,得了善终

战国,是诸侯纷争的年代,也是创造英雄的时代,他们起身于基层军官,凭着自己的才能步步成长,历经沙场,为战国名将。然论及命运,却如此残酷,4大绝世名将,3人3人命运都虎头蛇尾,下场可悲,只有1人耍个花招,才得了善终。

他,生于赵惠文王、赵孝成王时期,一生戎马,屡败列国。他便是任职赵国上卿、大将军的廉颇。面对只有在危难时才想起君主,他从不介怀,忠君为国:长平之战赵孝成王中秦反间计,改用赵括,赵国兵败元气大伤。燕国趁虚而侵,他派兵反击,挽救赵国;赵悼襄王继位后,却解除了廉颇的军职,廉颇遭排挤而流亡魏楚,但时刻不忘危亡中赵国,故国使者到来他大食酒肉,重披战甲,以显报国才能依旧。一心为国,国君不信,同僚谗言,只郁郁而终,客死他乡。英雄无用武之地,悲矣!

同样生于赵国后期的李牧,戎马生涯前期抗击匈奴,令匈奴十余年不敢抗击。后期抵御秦国,为赵国最后盾牌。宜安之战,他坚壁固守,消耗敌力,伺机反攻,大破秦军。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领兵围赵都邯郸,李牧倾全军抵抗入侵秦军。秦再行反间故计,散布李牧勾结秦军叛国谣言。赵王迁听信谣言欲换李牧,强调将权独立的李牧不从令,欲与王辨明。赵王遂以谋反罪令其自裁,一代良将吞剑撞柱,含冤而亡。赵国临战,仍亲小人疑忠臣,诛杀良将,自毁长城,国之不幸,亡运定矣。

秦将白起,平民出身,屡建奇功,苏代曾赞“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伊阙之战,大败韩魏联军,封武安君。长平之战,用反间计大败赵军,战后,白起本欲趁胜灭赵,受赵国重金贿赂和调拨的范雎说服秦昭王暂不灭赵,将相失和,白起愤而回朝。当秦昭王再召白起攻赵时,他以时机已过为由,不肯迎战,秦昭王与范雎商议,以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最终赐死。可见坚决独立的白起,在君王生疑、流言中伤面前难逃黯然陨落的悲剧。

王翦,同为战国时代强秦的大将,与其子王贲在灭赵、魏、楚、燕、齐五国中立下卓越战绩。与以上三位一样,他的征战生涯也曾遭遇挫折。灭楚前夕,秦王召集群臣商讨,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则认为“不过二十万人便可攻楚”,秦王便任李信为灭楚大将,王翦称病养老。结果李信久攻不下,秦王亲赴王翦住处致歉,并复起用王翦,王翦十分聪明,在出征时耍了个花招,向秦王求美田;出关前,又连续五次求赐美田,表明自己只求金钱,让秦王消除王翦拥兵自重的疑虑,终灭楚国。在秦统一六国后,秦王虽多次劝其任国重任,他都坚决隐退,终得善终。

面对立国强盾的军权,授军权的王者必会审慎疑之。战国四大名将,都有忠君报国志,智勇双全谋,然功勋卓著,独有王翦依靠耍花招才得以善终。可见在君与将之间必须把好彼此的“度”:为君者用人不疑,有错敢当,信任礼待,方得良将强国拓疆;为将者明辨时局,审时度势,激流勇退,才可横扫疆场,快意报国,人生圆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