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李世民,今天你让我进贡,明天我就让你灭国

李世民曾用6人吓退敌军十万,历史上是否真有此事?很多知道的人说这不就是“渭水之耻”吗?实际上当时并不是吓退敌军,只是达成了某种妥协罢了。毕竟当时情况危急,突厥又大军来犯,在兵临城下的时候硬气也是需要有勇气和资本的。李世民权衡之后才用的这招卧薪尝胆,可谓是有勇有谋也有骨气。

隋末,突厥强盛,兵强马壮,而中原地区面临朝代更迭,义军崛起,相互之间相互制衡打击。这就给了突厥更好的机会,一举控制了中原北部大片土地。大家为了能增强自己的实力,都多少与突厥有往来,甚至连李渊都臣服过突厥。

后来唐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原地区的内乱,但是很快突厥就开始侵入唐朝领地,大举屠戮百姓,抢夺物资,唐朝一时间面对这样强大的敌人有点困难。

突厥部队在边界作乱不够,武德六年,可汗亲率大军南下入唐。突厥强大,突入毫无压力,直到渭水河。面对大军来犯,李世民才登基不久,帝都的守军也完全不足以抵挡敌人,想要召集援军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无奈之下,只好放下面子,缓兵为上。

于是乎,就有了这么几个人,领头的是李世民,身边跟着的是房玄龄等人。几个人骑马出来与颉利可汗隔岸谈判,李世民也不傻打不过就是打不过,适时地用当初自己父亲称臣来说话,承诺唐朝愿意给突厥进贡。而颉利可汗只是为了图利,见李世民肯给居然欣然就退兵了,“渭水之耻”就是这么来的。

这件事对李世民来说相当的打击人,自己摆平了中原列强却摆不平突厥,还要向突厥进贡。而且自己身为一国之君,被人威胁是一种耻辱。往后,李世民为了早日灭掉突厥,亲自练兵,励精图治。

颉利可汗也是安于现状,荒淫无度。在自己强盛的时候就不知道居安思危,弄的政局不稳,小人得道,国家也是渐渐衰弱。贞观三年,恰逢恶劣天气,北方千里冰封,积雪数尺。突厥遭受大自然的打击,而且部落内也动乱不断。

反观唐朝这些年的良好发展,实力已经大不相同了。李世民抓住这样的机会,举兵出动,分五路围剿突厥。

颉利可汗本还在摆平国内的叛乱,突然就看到唐军十多万来围剿,吓得脸色都变了。没有前期准备,加之国内动乱,兵败如山倒的可汗连夜出逃。

颉利可汗也不笨,趁机派人去长安表示愿意依附,可实际上是打算等来年兵强马壮了再报仇。可汗的如意算盘打的虽好,可是唐军不是吃素的。领将李靖为防夜长梦多,派兵连夜突袭,多次的突袭相当有成效,颉利可汗走投无路投靠可汗苏尼失,可是苏尼失并没有包庇他,为了自己的安全,绑了颉利举众归顺唐朝。

终于,李世民也算是成功卧薪尝胆,报了当日的耻辱。想当初自己的父亲为顾全大局称臣,现在由儿子讨回来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