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郎被告恶状,皇帝气得要打人,他躲床下吟了首诗被赦免

本文由文化作家黄秀才原创授权发布,抄袭必究!全文1600字,读完大约5分钟。

很多影视作品经常把古代的君臣刻画得呆板无味,臣动不动就跪下来磕头喊口号,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猥琐得要命,不知道古代有一套完整的朝仪礼制,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礼仪,且各个朝代各有不同,绝不是跪下来高呼一句口号那么简单,随便拿来套用就会犯错误,比如让清朝人这么山呼貌似就是不对的。

虽然皇帝固然至高无上,其毕竟也是活生生的人,他固然掌握着大小臣工的生杀予夺大权,可君臣之间的关系也不是一直都像紧绷的弦,更多的时候是有松有驰的。不过松的时候一般很少有记载,而紧的时候一般都会有比较有影响的后果,而更为人所关注,所以给人留下了这刻板的印象。

今天我们就说说东汉时期的一个帝和郎之间相爱相杀的小故事。

郎者,尚书郎也。东汉始置,选拔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襄助尚书处理政务,初从尚书台令史中选拨,后从孝廉中选取。帙四百石。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说白了,就是皇帝的小秘书。

东汉明帝时期,就有这么一位尚书郎,叫做药崧(药也算是稀姓了),是河内人(范围为今河南焦作、济源全境和新乡、安阳西部部分地域)。此人天性朴实忠厚。他家里穷得很,微薄的俸禄好像也不够花,而且皇帝也抠门得很,晚上要官员们值班,而且还不包吃住。药崧晚上在尚书台值班,连被子都没有,睡在几案上,吃的也都是劣质食物。

东汉的尚书台是设在皇宫里的,汉明帝刘庄晚上进入台阁,总能碰到这家伙,就上前跟他交谈。本来,职掌文书起草的侍郎和皇帝之间隔着尚书令、尚书仆射、丞、曹等,皇上一般不会直接和他们接触,但药崧的穷倒给他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这么一交谈,明帝就对药崧非常欣赏,立即大发善心,命令太官(相当于御膳房)赏赐自尚书令以下的台阁官员们早晚两顿饭,穷光蛋的吃饭问题基本就解决了;再送他们帷幕、被褥、衣物,再也不愁没钱买衣服了;不但如此,更过分的是,再赐“侍史二人”,所谓侍史,亦作“侍使”,古代没入官府为奴的罪犯家属中,以年少较有才智的女子为侍史,也就是说,赐给他们每人两个美女!这个福利简直是太好了,汉明帝这样的老板,真是打着灯笼也找不着啊,药崧真是幸运之极。不过话说回来,他能让皇帝这么大方赏赐一通,明显也不但是穷逼模样让皇帝心疼,肯定也有能力、口才,甚至其他方面的长处。

不过不要以为药崧就得到了皇帝的宠幸,事情可没那么简单。曾经有那么一次,明帝恼起来,可是追着药崧吊打的。原来汉明帝的性子偏狭苛刻,喜欢听别人打小报告,然后屁颠屁颠的去群臣之前显摆自己明察秋毫,如此一来,人们交相诋毁,闹得身边的大臣日子很不好过。而且此人不像明朝皇帝那样,恼一恼就用廷杖,命人拉了大臣去打板子,他还要亲自动手,瞧哪个大臣不顺眼,上去给你个耳刮子,揣你一脚,推你一把,非常的狂躁。有一次,药崧估计是被人打了小报告,明帝就恼起来了,亲手拖了板子赶着药崧要打他,药崧见不是事儿,倒也乖巧,扭头就跑,“走入床下”,“床”可能是睡觉的床,也可能是坐床,反正是躲下边不出来了。

明帝气鼓鼓的冲他吼:“郎出!郎出!”你小子给我出来!药崧一副男子汉大丈夫说不出来就不出来的气概,顺便还咏了几句诗:“天子穆穆,诸侯煌煌。未闻人君,自起撞郎。”按我们现在影视作品的套路,皇帝动手大臣打死也不敢躲的,这药崧居然还敢跑;跑就跑了,一般人的心里肯定也是忐忑不安,甚至怕得要死,可他居然还有心情念诗。不过,正是这几句诗,一下子把明帝的火气给平息了,立马赦免了药崧。这就是历史上“汉明撞郎”的典故,卢照邻《哭金部韦郎中》诗云:“徒令永平帝,千载罢撞郎”。

药崧的经历其实并不起眼,台阁官员福利的改变从长远看也并没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但这两个小故事恰反映了古代一些君臣之间的有趣的关系,有张有弛,并不呆板乏味。有时候看历史,纯粹套制度的框框是挺无聊的,只讲究宏大叙事也会失去很多有趣的东西,把那些历史人物就只当有血有肉的个体来看,便能读出不少有意思的东西来。

参考资料:《后汉书》卷四十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